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书名: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作者:黎万强

有时候,不参与,也不见得不成功。乱参与,反而坏事。

摘抄书中若干内容如下:
1、选个大市场、组建最优秀的团队和拿到花不完的钱。
——我相信房地产市场足够的大,团队也很优秀,钱我不了解。

2、专注、极致、口碑、快。

3、在过去,交付商品给用户后,企业往往认为与用户的接触就结束了;而现在这才仅仅是开始,后面需要不断与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到商品改进完善中来。

4、信息传播的转变:
1)信息从不对称转变为对称。
2)信息传播速度暴增,影响范围扩大。
3)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美国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我以为社会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信息传输速度革命的历史:
从古代的那种狼烟、信鸽、驿站到后来逐渐出现的汽车、火车、飞机等可以快速传播信息的工具,再到电台、电话这种工具的出现,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变革了,于是由此对应社会发展也是极其迅速,到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手机、使用微博、微信这样的工具进行交流传递信息,所以所谓的O2O火了,未来信息传输速度还能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呢?拭目以待。

5、“爆米花”活动不是路演,我们不做产品体验,也不做广告,就是和大家一起玩,是用户展示自己和认识新朋友的舞台。根据“参与感三三法则”,“爆米花”全程都让用户参与。
小米与很多传统品牌最大的不同:我们和用户一起玩,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想,怎样让用户参与进来,让他们和小米官方团队一起,成为产品改进、品牌传播的“大明星”
——让用户参与进来是挺困难的一件事,除非用户本身可以从参与这个事情中获取到什么利益,用户才有动力去花费时间参与。而利益归根结底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事情。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那些环节可以让用户参与进来?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小米的做法是用户快速即时反馈问题与需求,这个时候用户的感受是我参与了小米手机研发的过程,在我看来,这个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做法,难点在于这个过程是透明的用户可感知的。也就是说有可能你做了很多,但用户实际感知到自己参与的很少,当然也有可能做的不多,但用户却感觉到非常有趣,有主人翁的精神持续的投入,这其实才是真正的可怕之处。

6、参与感三三法则
参与感三三法则

继续阅读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知乎]周源谈创业公司如何招人

在知乎上看到周源的这个回答,觉得无论对要招人的企业还是求职的人来说都有启发意义,于是转来了这里 。

原回答见: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51593

知乎周源谈创业公司如何招人:

  • 在水木上发贴子(有点效果)
  • 在蓝色理想上发贴子(无效)
  • 在技术邮件组里发贴子(无效)
  • 买 51job/智联 最便宜的服务(有点效果)
  • 给所有可以想到的人打电话,请他们推荐(无效)
  • 给所有和你讨论过创业,喝过点小酒的人打电话(无效)
  • 约前同事私下谈(有效)

我用过的大家可能没有用的方法:

继续阅读[知乎]周源谈创业公司如何招人

微博客传播机制研究(笔记)

一、刘兴亮:微博客的传播机制及未来发展思考

微博客:前所未有的传播机制

信息产生机制:零时间
信息传播机制:零时间
广播式的信息传递:单向跟随关系简化了社交关系。微博客中的关注与被关注形成了其独特的信息分析、流动模式,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来看是一种不对称的人际关系,这种不对称形成了微博客广播式的信息流动模式。
1.基于社交关系的传播
2.微博客为何广受欢迎
“零时间”提供了一个满足个人碎片化倾诉与沟通的新空间微博客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更深入人心的一种全新的沟通工具,是一种介入人际对话互动和广播之间的媒介工具。
实现海量信息的重新组
1) 定制帮助人们完成在海量信息中的重新组织。

2) 转发实现海量信息的重新组织与增值。微博客信息传播能力的衡量指标之一是转发次数,转发到次数决定了信息传播链路的长度,微博客通过转发实现海量信息的重新组织,并在转发的过程中达到了信息的增值效果。

3.碎片化信息可汇聚成新型的话语权:单独的只言片语和某个大家关注的事件真相关联,信息制造者就成为目击者、知情者、经历者和评价者。当大量的信息碎片在一个主题下集中,就可能汇集成事件流、思想流,大量积聚后成为热门话题,从而产生了一种新型的话语权。

4.人人都是信息传播的驱动力

继续阅读微博客传播机制研究(笔记)

什么是社会化媒体

Big Ice Cream生产高质量的冰激凌,它主要提供了三种口味的冰激凌。

某天,一项新的发明来到了这座小镇,这项发明使得镇上的每个人都能自己制造属于自己独特口味的冰激凌,并且一部分开始对外出售自己制造的冰激凌。

如此一来,人们开始分享彼此的冰激凌,通过 冰激凌把镇上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同时,如此多品种丰富的冰激凌也吸引了其他人到这个镇上来。然而,对他们来说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他们不知道哪些冰激凌对他们来说是最新的,最流行的或者是他们自己最感兴趣的。

这个时候,镇上其中一个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他的屋子外面摆了一块牌子。这个牌子主要用于让每个来买冰激凌的人进行描述、评分和留言。这样,后面来的顾客一眼就可以看出哪种冰激凌是最多人喜欢的,也就能够找出自己想吃的冰激凌。与此同时,镇上的其他人也纷纷仿效这种办法,在自己的屋子外面摆上这么一个牌子。最终,人们会发现通过这种方法,不能让大家满意的冰激凌遭到了淘汰或者改进,而受到大众喜爱的冰激凌则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马太效应的结果)

这就是社会化的冰激凌。而这种社会化的冰激凌跟社会化媒体是很类似的。

现在人们拥有的自媒体包括博客、SNS、维基乃至微博。通过这些自媒体人们对某样产品(现实or虚拟)或者某件事情添加标签、评分以及留言,通过这些工具最终便会形成一个类似于社会化冰激淋形成过程的社会化媒体。

后记:这是很早前从Youtube上看到的一个对社会化媒体的解释,非常的简单直白,也很有趣,尝试着将其大概意思翻译了一下。

互联网中心化的背后

前言:近期的几篇博文为自己阅读《未来是湿的》一书的思考,未必完全成熟,只是记录自己思考的过程。发觉将思考的问题表达出来,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尽管文笔生涩,但我仍然会践行“读书·思考·表达·专注”的理念。

————————————————————————–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的确出现了去中心化的趋势,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去中心化并非绝对意义的,最终,互联网会分化成若干个分散的中心。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出现呢?

事实上,这里面的原因可以简单的归结为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而在互联网领域里,原本存在的各个中心不会那么轻易的就让出自己的中心地位,它们会依托自身的优势与资源,综合权衡利弊,或是出售非核心部门,或是增加新的盈利点,以应对后来者的竞争。而非核心要转入核心则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一方面要应对传统核心的打压与封杀,另一方面又要小心翼翼地力图在产品、营销渠道等方面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才能保存从非核心转入核心的希望,否则一不小心就胎死腹中。因此,相比之下,核心保持核心要比非核心转入核心容易得多。

继续阅读互联网中心化的背后

互联网是否真的去中心化?

互联网去中心化这个词语自Web2.0以来,被讨论了很多。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回顾下原来互联网的中心在哪。上网时间稍长的网民都知道,当初刚接入互联网时,少数几个门户网站几乎就是所有信息的来源——事实上那就是互联网的中心,如新浪网。而由于当时的PC尚未像今天这样的大规模普及,上网费用较高,这样用户中心就被局限于少部分拥有优越条件可以上网的人。虽然这样的论证未必足够充分,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当时的互联网的确存中心,并且这个中心还比较唯一。

而到了现在,越来越多人可以方便快捷的接触互联网,网民的规模逐年扩大。同时,从另外一方面来看,随着技术门槛的降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同类型的网站,传统的门户网站已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特别是博客、维基出现以来,普通人终于可以借助这些渠道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互联网的冲击是很大的,正因为如此,普遍认为互联网正逐步去中心化。

然而,互联网真的去中心化了吗?

继续阅读互联网是否真的去中心化?

3G离我们有多远?

3G并非一个陌生的词汇,在2007年的时候,国外就已经开发出相关的技术。而自去年我国正式发放3G拍照以来,国内的三大通信运营商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来推广3G服务。 在运营商的广告里,他们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个诱人的场景,仿佛3G触手可及。但是,只要看看我们周围,你会发现3G似乎并没有像运营商设想那样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从庞大的移动用户基数来看,目前3G用户只是占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这是为何呢?难道是3G技术还没完全成熟吗?或者是说3G不够吸引人?显然这都不成为理由,3G是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这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现在3G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继续阅读3G离我们有多远?

将控制权交给用户

先来看这么一个小故事: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经过了3年的施工,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道路该怎样联络还没有具体的方案。施工部打电话给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大师,请他赶快定稿,以便按计划竣工和开放。

格罗培斯大师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了70多处精美的杰作。然而建筑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路径设计却让他大伤脑筋。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安排,他已修改了50多次,没有一次是让他满意的。

接到催促电报,他心里更加焦躁。巴黎的庆典一结束,他就让司机驾车带他去了地中海海滨。他想清醒一下,争取在回国前把方案定下来。汽车在法国南部的 乡间公路上奔驰,这里是法国著名的葡萄产区,漫山遍野到处是当地农民的葡萄园。一路上他看到人们将无数的葡萄摘下来提到路边,向过往的车辆和行人吆喝,然 而很少有人停下来。

当他们的车子进入一个小山谷时,发现在那里停着许多车子。原来这儿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你只要在路边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据说这座葡萄园主是一位老太太,她因年迈无力料理而想出这个办法。起初她还担心这种办法能否卖出葡萄。谁知在这绵延百里的葡萄产区,她的葡萄总是最先卖完。她这种给人自由选择的做法使大师格罗培斯深受启发。他下车摘了一篮葡萄,就让司机调转车头,立即返回了巴黎。

回到住地,他给施工部发了一封电报:撒上草种提前开放。施工部按要求在乐园撒了草种,没多久,小草出来了,整个乐园的空地都被绿草覆盖。在迪斯尼乐 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窄有宽,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国际 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当人们问他,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方式设计迪斯尼乐园的道路时,格罗培斯说了一句话:艺术是人性化的最高体现。最人性的,就是最好的。

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当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而我首先想到的互联网。

先抛出这么几个问题:

继续阅读将控制权交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