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心化的背后

前言:近期的几篇博文为自己阅读《未来是湿的》一书的思考,未必完全成熟,只是记录自己思考的过程。发觉将思考的问题表达出来,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尽管文笔生涩,但我仍然会践行“读书·思考·表达·专注”的理念。

————————————————————————–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的确出现了去中心化的趋势,但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去中心化并非绝对意义的,最终,互联网会分化成若干个分散的中心。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出现呢?

事实上,这里面的原因可以简单的归结为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而在互联网领域里,原本存在的各个中心不会那么轻易的就让出自己的中心地位,它们会依托自身的优势与资源,综合权衡利弊,或是出售非核心部门,或是增加新的盈利点,以应对后来者的竞争。而非核心要转入核心则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一方面要应对传统核心的打压与封杀,另一方面又要小心翼翼地力图在产品、营销渠道等方面推陈出新,只有这样才能保存从非核心转入核心的希望,否则一不小心就胎死腹中。因此,相比之下,核心保持核心要比非核心转入核心容易得多。

继续阅读互联网中心化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