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童话

陈谌说,“世界上所有童话都是写给大人看的”,我想是的,比如这本《王尔德童话》

快乐王子
2013-08-10 01:40:05
真正美的东西都是让人忧伤的。

夜莺与玫瑰
2013-08-10 01:50:30
“拿死亡来换一朵玫瑰,这代价实在很高,”夜莺大声叫道,”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宝贵的。坐在绿树上看太阳驾驶着她的金马车,看月亮开着她的珍珠马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山楂散发出香味,躲藏在山谷中的风铃草以及盛开在山头的石南花也是香的。然而爱情胜过生命,再说鸟的心怎么比得过人的心呢?”

2013-08-10 01:50:51
快乐起来吧,”夜莺大声说,”快乐起来吧,你就要得到你的红玫瑰了。我要在月光下把它用音乐造成,献出我胸膛中的鲜血把它染红。我要求你报答我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你要做一个真正的恋人,因为尽管哲学很聪明,然而爱情比她更聪明,尽管权力很伟大,可是爱情比他更伟大。火焰映红了爱情的翅膀,使他的身躯像火焰一样火红。他的嘴唇像蜜一样甜;他的气息跟乳香一样芬芳。”

2013-08-10 01:52:06
“爱情是多么愚昧啊!”学生一边走一边说,”它不及逻辑一半管用,因为它什么都证明不了,而它总是告诉人们一些不会发生的事,并且还让人相信一些不真实的事。说实话,它一点也不实用,在那个年代,一切都要讲实际。我要回到哲学中去,去学形而上学的东西。”

继续阅读王尔德童话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书名: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作者:黎万强

有时候,不参与,也不见得不成功。乱参与,反而坏事。

摘抄书中若干内容如下:
1、选个大市场、组建最优秀的团队和拿到花不完的钱。
——我相信房地产市场足够的大,团队也很优秀,钱我不了解。

2、专注、极致、口碑、快。

3、在过去,交付商品给用户后,企业往往认为与用户的接触就结束了;而现在这才仅仅是开始,后面需要不断与用户互动,让用户参与到商品改进完善中来。

4、信息传播的转变:
1)信息从不对称转变为对称。
2)信息传播速度暴增,影响范围扩大。
3)互联网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美国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我以为社会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信息传输速度革命的历史:
从古代的那种狼烟、信鸽、驿站到后来逐渐出现的汽车、火车、飞机等可以快速传播信息的工具,再到电台、电话这种工具的出现,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变革了,于是由此对应社会发展也是极其迅速,到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手机、使用微博、微信这样的工具进行交流传递信息,所以所谓的O2O火了,未来信息传输速度还能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呢?拭目以待。

5、“爆米花”活动不是路演,我们不做产品体验,也不做广告,就是和大家一起玩,是用户展示自己和认识新朋友的舞台。根据“参与感三三法则”,“爆米花”全程都让用户参与。
小米与很多传统品牌最大的不同:我们和用户一起玩,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想,怎样让用户参与进来,让他们和小米官方团队一起,成为产品改进、品牌传播的“大明星”
——让用户参与进来是挺困难的一件事,除非用户本身可以从参与这个事情中获取到什么利益,用户才有动力去花费时间参与。而利益归根结底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事情。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那些环节可以让用户参与进来?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小米的做法是用户快速即时反馈问题与需求,这个时候用户的感受是我参与了小米手机研发的过程,在我看来,这个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做法,难点在于这个过程是透明的用户可感知的。也就是说有可能你做了很多,但用户实际感知到自己参与的很少,当然也有可能做的不多,但用户却感觉到非常有趣,有主人翁的精神持续的投入,这其实才是真正的可怕之处。

6、参与感三三法则
参与感三三法则

继续阅读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 周鸿祎

他以争议性的身份出现在互联网的江湖中,他像一条鲶鱼一样冲击着众多大佬的固有地盘,但最终他的产品成为了互联网中大家都不能忽视的力量。当然,我这辈子我想我也不会忘记,当初我在百度的时候,360搜索横空出世与百度展开激烈竞争时候,百度内部引起的巨大震动——一位值得人去花时间去研究、去熟悉、去尊重的前辈。

摘抄若干内容记录如下:

1、没有人可以打败趋势。
——大炮用的是电商的例子来说明趋势如何消灭传统的IT大卖场,百货商场。这其实是两面的,另外的一面就如雷军所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
如果换到这个行业来说,那么趋势是什么呢:
1)存量房市场远远会大于新房市场,新房市场在全国来看在一线城市来看,是逐渐萎缩的。
2)基于房产交易的特殊性,中介基本不可能被消灭,但是独立经纪人可能会逐渐冒出来,这个是不以某个中介公司的意志为转移的。

2、因为360持之以恒地解决安全问题,获得了用户信任,形成了用户基数,在不知不觉之间建立了商业模式。有人说这是布局,我说没有人能聪明到高瞻远瞩,看到五年后发生的事情。所有的布局,都只不过是马后炮而已。
——多少是有些矛盾的:一方面要看到趋势,另一面又说无法高瞻远瞩。
最近的感受是,PM的视野决定了在这个岗位在这个行业上你能够最终去到什么样的地位。但往往很多时候真的无法洞穿未来。

3、黑天鹅一旦出现,运营商就可能成为一只火鸡,如果不进行转型,如果在产品体验上不能改进,那么即使明天不是复活节,总有一天复活节也会到来。

4、互联网是一个价值的创造者,但它首先是一个价值的毁灭者,它在毁灭很多传统的商业模式,谁离互联网最近,互联网就先毁灭谁。在毁灭的同时,它再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还是应该庆幸自己在这样的行业中。
那么,房地产会怎么被互联网改变呢?传统的房地产互联网玩法,就是开发商在媒体上投放广告,中介买端口发房源,购房者在网站上找房子,然后上门找中介去业主家看房,今天来看,它确实应该要被颠覆了。因为充其量来说,还是利用信息不对称,经验告诉我们,信息的不对称在未来的趋势是会被不断消除的。
如果按照流水线的工厂模式,这个行业的分工还不够细致,这带来的结果是效率不够高。
而如果是平台思维呢?首先一方是房源提供方,对于新房来说是诸如开发商、代理商的角色,对于二手房来说是业主;另外一方是有购房需求的用户;还有一方就是对接双方的从业者——中介或者是置业顾问。趋势是如此的,谁能最先最快完成这个闭环呢?

大公司失败不是愚蠢,实际上它们有很多聪明的人才,而往往是因为自大。大公司看不到新的模式,所以凭借老经验,对新生的事物报以嘲笑;即使看懂了新的模式,它们又因为不愿意放弃既有的业务收入而错失转型的良机,而这给了小公司足够的发展时间和空间。
——颠覆是如何产生的。

继续阅读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颠覆者-王兴

这是李志刚最近的一本书,买了有段时间,今天算是读完了,关于王兴部分,记录了些内容:

王兴:CEO的职责是三件事:第一,设定公司目标和总体战略,并确保传达给执行相关者;第二,招募并留住最优秀的人才;第三,确保公司有足够的现金。其他事情则应该找最专业,最好的人来做。

美团网:逾期不消费退款——改变行业的决策。

在高速成长的时候,你在质量、成本、速度中三选二,要舍弃一个。

在线营销:每位用户来自哪个渠道,一次消费情况,二次消费情况是怎样的,渠道性价比如何,都算得很清楚,若要砍掉营销费用,立马知道该砍掉哪个渠道。

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Enterpreneur(企业家)精神吗?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想着如何实现目标,不管自己现在拥有什么,哪怕手上什么都没有。

管理学的RACI 模型,R是Responsible,意为谁来负责;A是Accountable,意为谁来授权;C是Consulted,意为向谁资讯;I是Informed,意为通知谁。

《领导力梯队》、《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

引进对了一个优秀的高管绝对上一个台阶,引进错了就下一个台阶,一进一退差距就拉开了。

同样一句话,有成功经验的人说出来的底气与没有成功经验的人说出来是不一样的。

既往不恋,纵情向前。

统计数据会说谎

chapter 1 内在有偏的样本。
有偏样本的极端例子:
案例:假设你发放一个问卷,包含这样一个问题:你乐意回答调查问卷吗?整理所有的答案,你可能看到下面的结论,大多数人选择了乐意——为了证明这个结论有说服力,你还可以详细列出比例。但你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是的,所有不乐意的人,早已将调查问卷扔掉垃圾箱里去了。

当数据经过层层统计处理,最后简化为一个带小数点的平均数时,结论似乎闪耀着精确的光芒,但只要仔细留心整个抽样过程,这个光芒就会消逝。
为了确保结论有价值,根据抽样得出的结论一定要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这种样本才能排除各种误差。

案例:一位心理医生说:每个人都有点神经质。这句话对么?从样本来考虑,医生得出的这个结论显然是从他接触的病人而来,但实际上,心理健全的人,又怎么可能去看心理医生呢?

无形的误差与有形的误差一样容易破坏样本的可信度。也就是说,即使你找不到任何破坏性的误差来源,但只要有产生误差的可能性,你就有必要对结果保留一定的怀疑。

最基本的样本是随机样本,它是完全遵循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总体即形成样本的母体。
——日常评估是也是要选择随机的样本,某个评估,最好的样本不应该是按站点输出的,而是站点乱序的。

随机样本的验证方法是:总体中的每个名字或每个事物是否具有相同的机率被选进样本?
纯随机样本是唯一有足够把握经受住统计理论审查的样本。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很多情况下,获得这种样本的难度很大并且十分昂贵,以至于单纯的考虑成本就会排除它。分层随机抽样是一个更经济的替代品,目前在民意调查和市场研究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哪些组成调查人员会对结果产生有趣的影响。

要承认:所谓的民意调查都带有一定程度的误差。

chapter 2 精心挑选的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将数据加总除以平均数。

中位数:位于中间的数
众数:出现最频繁的数

所以,当你被告知是某个数是平均数时,除非能说出它的具体种类——均值,中位数还是众数,否则你对它的具体涵义仍知之甚少。

在处理诸如人类特征的数据时,各种平均数的数值十分接近。这些数据具有我们常说的正态分布的形态特征,在你用曲线绘制正态分布时,将看到一根钟形的曲线,均值、中位数和众数都落在相同的点上。

当你看到某个平均收入时,首先问问:是什么的平均?包括了哪些人?

chapter 3 没有披露的数据
采用严重有偏的样本几乎能够产生任何人需要的任何结果。

只有在进行了足够多次的实验之后,平均数定律才是一种有用的描述,并可用来预测。
那么,多少才算够呢?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它取决于其他的因素,即你采用抽样方式所研究的总体容量有多大、变动程度有多大。值得一提的是,有时样本的规模与看上去的并不一致。

在这里,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个易于理解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简单的说,它是一种反映检验数据以多大的可能性代表实际的结论、而不是由于机遇产生的其他结论的方法。
——即显著性水平检验。
还有一类没有披露的数据,它的遗漏也同样具有破坏性。这类数据表明了事物的变动范围以及与给定平均数的偏离水平。通常情况下,单凭一个平均数来描述事物过于简单,起不到作用,不管这个平均数是均值还是中位数,也不管平均数的具体类型是否已知。

当遗漏了重要数据时,我们需要对平均数、图表或者趋势保留一些怀疑。

–这章强调的应该是说,当我们给别人展示一些数据的时候,我们要让别人知道,你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而不是单单的给一个数据。
这里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
你拿到一个数据说某地某段时间的平均温度是20度——显然,单这么看的话,这个数据很好,但实际上,别人没告诉你的是,这个地区的温度波动范围是-10-30,那显然你拿到的这个30度的平均温度很可能就没有参考意义了。

chapter 4 毫无意义的工作
如果你的父亲笨得连IQ是什么都不知道,你的IQ很高又有什么意义呢?

案例:任何单纯的智力测验其实都是毫无价值的,因为这样的测验通常忽略了类似领导的才能、创造性想象力等十分重要的素质;也没有考虑到社交判断力以及音乐、艺术或者其它方面的才能;它也无法测试出诸如勤劳、情感平衡等重要的人格品质。而最主要的是,多数情况下学校进行的智力测验都是简单、低层次的类型,它们极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能力、测验者反应快慢等因素,不擅长阅读的人根本没有拿高分的希望。
智商值,最好是一个波动的范围。

我们可以定量地衡量你的样本以多大的精度代表总体,那就是:可能误差和标准误差。

只有当差别有意义时才能称之为差别。

chapter 5 一维图形的滥用
柱状图也具有欺骗性:在描述单一物体时,柱体改变宽度改变的同时,长度也发生变化;在描述三维物体时,物体的体积又不容易进行比较,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提醒我们应该对柱状图保留一些怀疑。

数字全是2:1,但视觉效果却是4:1,而在大多数时候视觉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甲骨文

[singlepic id=16 w=320 h=640  float=center](图片来源于网络)

《甲骨文:一次占卜当代中国的旅程》,这本书是何伟(点击过去是维基百科关于他的介绍)三部曲中的第二本,其它两本分别是《江城》《寻路中国》,后面两本都在大陆出版了,但第一本目前仍然还是禁书——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可以去阅读这本书,现在网上流传的版本,是从译言这个地方出来的。译者在后记中提到说,大概上去了1300个敏感的字眼。

从我的感受来说,可能之前是期待值比较高,整个阅读下来它并没有给我预想之外的惊喜。但我得说它仍值得一读——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的变迁。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从我们接受的教育来看,新中国的历史发展其实比较鲜明,比如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革——>打到四人帮结束文革开始改革开放——>小平南巡——>进入新世纪。虽则比较鲜明,但背后的凶险与波澜壮阔,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其实多数我们了解的并不全面。这可能容易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尽信史书,即相信党的伟光正,另一个则是一棍子打死,否定一切。而何伟的这本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记录一些寻常的人,观察他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变化,来让我们自己去思考这个答案。所以我们得以看到他的一些学生在改革开放浪潮下的奋斗与挣扎、看到维吾尔族人波拉特想尽办法逃往美国、看到远在台湾的石教授仍关注着中国安阳考古的进展、看到李学勤对自己过去文革行为的反思,甚至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姜文的电影理念…….如果从事件的维度来看,这里涉及了包括但不仅仅限于文字改革(繁体简体化)、文革、改革开放、法轮功、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美撞机、奥运会等等这样的事情。至于这本书具体是如何来叙述这些事情的,就留待大家自己阅读了。

关于历史
在历史面前,作为独立的个体真的有足够的机会去做旁的选择吗?例如,文革时候的红卫兵,在那个大历史环境之下,除了红卫兵是否有其它更好的选择?又如反右派斗争中的人人揭发,那么在这个时候你不揭发也注定要被别人揭发。于我们今天看了,那些举动自然是疯狂的泯灭人性的,我们作为旁观者可以毫无顾忌的去批判他们过去说犯下的错误——但我常常怀疑,他们并非不知道,只是毫无选择。在那些个时候,人的本能是“活着”。
另外一个层面,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那错误的有选择的历史是否会有误导作用呢?更具体的说,是因为客观造成了我们不了解那些历史还是本身我们就疏于去思考过去,一切都来得太快了,我们甚至来不及审视过去——这是否意味着,不久的将来,某些错误仍然会再犯?

关于教育
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数人也意识到了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例如上面提及的历史教育从人本身的角度来看是有问题的(当然,短期内对这个政权可能没啥问题)。何伟在重启涪陵师范的经历其实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实验及观察的范本,观察他们在毫无束缚的情况下的思想,观察他们说关心的问题,观察他们进入社会之后的表现。当然,这一切若要以结果来衡量,又是谈不上成功,但隐隐觉得,那样才是教育应该采取的方式。

关于民族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多数人对这个多民族并没有很深的概念,大概也就是记得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之一。所以,我们真的无法深切去感受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他们的文化是否真正得到了尊重,他们的传统是否真正得到了保护,他们的诉求是否真正得到了理解?这一切似乎是个谜。经济发展是一辆重型压路机,所经过之处,碾为平地。留下几株杂草顽强的风中飘扬,多年以后,大概会被遗忘吧。

关于新闻
先来看这个帖子:“美国之音”不能对美国国内广播的真正原因。初初看到说美国受政府资助的广播节目是不能在美国本土广播还真是诧异——心想美国大叔你肿么了,咋的连自己出钱的节目都不能在国内播出,后来查了些资料才知道老美真是高瞻远瞩的。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大概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新闻管制最为严厉的几个国家之一,有很多高压线不能碰,一碰就是G点就要高潮。即便是有互联网也不管事,WJ牛逼的很,有专门的队伍来搞这些——说的这些话其实有点没营养,但我之所以说这些其实是想感谢在中国的那些在背后默默试图冲破封锁线的新闻工作者,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总得有人站出来充当勇士,我们都知道不容易的。

以上,胡乱记之,是为“甲骨文”之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