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历史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愚昧即力量。

又有一句话说:所谓历史不过是胜利者的历史。
我其实越来越觉得这个世上的许多事情尤其是历史已经很难有绝对的真相,如果真的要说有,那么我相信:立场即真相。
“愚昧即力量”+“胜利者的历史”+“立场即真相”,我想,这大概就是目前我们大多数人所了解到的中国近现代史了——反正,教科书是这么教我们的。
比如,延安是革命的圣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了八年的敌后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类似诸如这样的闪耀着光辉的“事实”总是以不容置疑的姿态从教科书,从历史、政治老师那里植入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
但有另外一种声音告诉我们,那个革命的圣地其实是一座红色的恐怖之城;我们一直听到的那些伟大的领袖们,他们曾犯下的错误简直可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而中共的八年敌后抗日战争若无国民党在正面战争苦苦抵抗,眼下中国之情形恐怕又是另外一番场面了;但现实却是为抗日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的国民党最终退守台湾,而中共却“坐得”渔翁之利统治大陆。
上面两段其实都是历史,你要相信哪一个的,那么就是立场的问题了。
只是觉得,听了那么久那么多统一的观点,统一的声音,我们真的需要停下别人来怎么讲述那段过往的历史。
齐邦媛在《巨流河》中,有这么一段话:
“半世纪以来犹太人的悲痛成书近千,而中国人在八年抗战中的悲痛几乎无人详记。一九四九年中共占据大陆后,那八年正面抗日的是国民党,留在大陆侥幸未死的都必得否定过去一切,那时殉国的热血军民,在政权改变之后,都在第二次死亡时被湮灭遗忘了”
而我则是认为,中共的历史是一部死亡的历史,伴随着恐惧和残忍,以前是大规模的,公开的,现在则是小的,多半隐蔽的。
你相信我所说的嘛?
如果你只听过教科书的历史,自然会质疑反驳我所说的话;如果你在读完《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墓碑》、《大江大海1949》、《巨流河》之后,也许你会改变你以往的想法。
如果你要问我读这些书有什么好处,那么,对不起,我要告诉你,这些都是禁书,读来没什么好处,不会使你升职加薪,不会让你找到好老婆好基友,相反会占用你的时间,甚至让你的脑子陷入混乱,胡思乱想,带来很多的坏处。
但我始终坚持认为,这个世界需要些不一样的声音,才能使我们不至于从这样一个极端走入那样的极端。

用户需求是神马?

PM最喜欢说的词语之中,用户需求一词肯定是排在前列的。它似乎是PM工作的起点,又是终点。

还没开始进入这行的时候,对用户需求其实是似懂非懂的,知道它很重要,但其实不知道它为什么重要;知道要去了解用户的需求,但其实不知道怎么去了解用户的需求。

直到进入这行,进入这个领域,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精妙之处。

其它的不懂,不便多说,但就自己现在做一些事情来看,大概有些地方是值得注意的。

了解需求:通过数据,query,session是最直观有效的方式,其它的什么调查问卷,用户访谈对这样一个大规模的产品来说基本上是起不了作用。豆瓣的阿北早段时间也刚说过这个观点。但真正做起来,在这个领域其实会很枯燥,需要看很多query,通过对query的分析,session的查看反复去推敲用户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曾跟老大说,在看那些query的时候,就仿佛自己是一个幼儿园的老师,底下坐着一群的小朋友,围绕着你叽叽喳喳的说他们想要的东西,一些小孩子成长的比较快,一下子就能够清晰的表达出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但有些小孩子成长稍微慢些,表达出来的需求几乎可以用晦涩难懂来形容,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你耐心细致的去倾听他们的诉求。也陆续听过某些老大刚进入这行从事这个领域的时候,都做过类似这样看起来枯燥无味的事情,但无论如何这是作为一个search PM必须经历的阶段。

细分需求:用户的需求多种多样,如何去细分它们可以有很多的维度,但比较重要应用也比较广泛的一个维度其实是重要性的维度。一堆的小屁孩坐在下面,有人要玩游戏,有人要上厕所,有人肚子饿,有人在哭鼻子…..PM面对的场景其实跟上面所描述的是类似的。

满足需求:按照重要性细分出需求后,就是怎么去满足需求的问题。把最重要最紧急的拎出来先,明确目标,干吧。

目前来说,我主要是活动在识别需求的阶段,后两个其实都比较少接触到——主要是心血来潮,这么更新下吧,也该写些东西了。

又想到今天中午跟桃子、沙子同学论及我厂的某个项目,我说这个事情比较困难——主要是因为我们从战略出发由上到下去做这个产品,离用户太远了,也没有很好的途径去了解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但其实能够拿得出有效的方法又比较少,也就只能先把产品先推出去,能够看一部分用户的需求就看一部分吧,否则更加失去永远的机会了。

这也是用户需求一例。

其实我现在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互联网行业用户需求跟其他行业的用户需求有什么不一样的么?

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

翻完了何帆所译的《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一书,蛮有意思的。

美国大法官判断的原始来源是,开国先贤制定的宪法——但那部宪法很多是比较模糊的,因此就需要智慧去解读宪法。从这点出发,美国大法官对宪法的解读有两大流派,一大流派原旨主义,即不会过于扩散原来宪法的意思;另一大流派是坚持宪法应该与时俱进。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区分的是保守派和自由派——这其实更多的是从政治立场上划分的。当然这两种划分都并非绝对。

让我饶有兴趣读完这本书的是美国大法官如何去判案的逻辑和立场,非常有趣。下面随便摘下句子,以示记录。

另外,发现何帆这个人真不简单,一个中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但是看起来视野非常宽阔,他所译的其它基本书,如《批判官员的尺度》都非常不错。

继续阅读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

年号?

有人群里面说某个页面的年号还没修改过来,也就过来瞥了下,发现木屋的页面也没修改过来。

嗯,看了下代码,似乎是因为2012还未发表过日志的原因,好吧,我就测试下是否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一时间也想不到写什么呢。

回归一下

好长时间没回来过这里,其实最近陆陆续续的写了些日志,但都放在空间里头了。

上周收到邮件说这个域名快过期了,想起这个浩瀚的网络世界里头,还有这么一个地儿是属于自己的。

得嘞,还是收拾下,开门迎客吧。

一眨眼,工作了四个月,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常常觉得自己进步太慢。

有许多可以总结和反思的地方,却又觉得说日子过的紧凑而忙碌,来不及思考,就要赶往下一站。

这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在努力改进中。

当然,其实最近努力做到将工作上的事情留给公司,下班回家读读书,做点放松下的事情。

于是乎,同时阅读了好几本书,开了个头,一点点的把它们都啃完。

又:最近越来越觉得上微博是一件闹心的事情,有营养有价值的东西并不多,却又将完整的时间切成一个个片段——对于我这样自律性不是很高的人,真是致命的打击。

想了个招,将host文件修改了下,于是在pc上没法登陆微博了——要看微博手机搞掂好了。

将空留出来干活吧。

有一些挑战和变化,但无论如何都要hold住。

失控

《失控》这本书是我家姑娘去年送给我的圣诞礼物。记不清是从哪里第一次看到关于这本书的介绍了,但我印象中看到的介绍基本上都说这是一本牛逼的书,而且似乎备受互联网人士的推崇。这就足以引起我的好奇心了,无奈那时囊中羞涩,而这本书的价格也很牛逼,买不起啊。我家姑娘得知这事之后,很贴心的就买了本送我做圣诞礼物。但它放在我的书架很久——直到这次回家我才拿回来决心好好读一读。

花了几天时间,读完了。

继续阅读失控

非典型用户观察(一)

开篇的话:这将会是一系列毫无用户观察文章,之所以冠之以非典型之名,是因为这的确是很非典型。不过观察别人怎么使用电脑,怎么使用网络总归是件有趣的事情(目前看来如此),并且应当对此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望能坚持。

上周末,父亲一朋友的电脑出问题——我管她叫阿姨的,让我过去帮忙看看——这基本上每次回家都会遇到的,不是修自家的,就是修舅舅、姐夫、还有就是父亲朋友的电脑,木有办法,大家都以为你是修电脑的,伤不起啊!我是借此机会观察了下她是怎么用电脑的。

本来说是重新配置新电脑,我听她描述下感觉应该是电源烧坏了,于是就建议她搬电脑去电脑城看看有没得修就好了,没必要重买电脑的。话说她的这台电脑还是当年我帮忙选购的,06年左右购入的联想品牌机。她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接触电脑接触网络。果不其然,过去检修是电源烧坏了,150元重新换了个新的,Bingo!

继续阅读非典型用户观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