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

不会游泳的人不慎掉入水中,下意识的反应一定是各种动作乱来一通,拼命想要去抓住身边的救命稻草,但如果没有人施以援手的话,这种浪费体力的事情只会加速死亡。

—— 这种道理,在很多事情上都是试用的,遇到一个令人棘手的局面,想要破局,却不愿意花点事情来彻底理顺思考,各种决策看似都有道理,但只会让下面的人疲于奔命,久而久之便会心累不爱。

最近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在一个团队中,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优秀的人总会带着那么点骄傲跟小情绪,所以可能看不习惯旁人觉得是正常的事情,或者直白的说,不愿意跟傻逼共事。

在团队管理的过程中,很可能关注到了事,但是并没有关注人,而人是有诉求的,需要成就感,需要参与感,需要获得成长。这种诉求很有可能跟事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开发的效率大体取决于开发跟产品之间的配合、后台开发之间的配合,后台与前端之间的配合。明白这个之后,才可以知道怎么比较好的来提高开发的效率。

五年之聚

研究生毕业一晃五年,大概也就是在五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13人的小集体也奔赴东西:

当时佳哥与JZ、CH留在广州;我与YL去了北京;PH回了新疆;ZN去了杭州;其余的5个人都在深圳。

五年之后:

依然在广州的是佳哥跟CH,JZ回了青岛;YL同学继续在北京,PH继续在新疆,ZN继续在杭州;而我、TJ、DD、LX、HQ、LJ在深圳;HH回了惠州。

深圳继续是大部队聚集的地方,不知道下一个五年又会怎样?

但即便在深圳的我们,嚷嚷了几次的小聚也没聚成,这次趁着ZN同学出差广州的机会,我们终于在深圳聚了一回。

从样子来看,大家普遍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除了我自己的“英年早秃”,泪目…

如果要说变化,最直观的我估摸着是家庭了吧:

在深圳的5个人,DD13年结婚,14年有了小孩;我14年结婚,15年有了小孩;TJ14年婚,暂无小孩;LJ同学也亦有了小孩。

非深圳地区的同学中,CH跟福哥一起,毕业没多久有了小孩;HH也有了小孩,佳哥也有了小孩,其他人暂不详。

工作生活在深圳这个地方,大家最大的感叹是:

1)有房与无房就已经基本决定了阶层;

2)最好的时代或许已经真的过去;

3)工作多有操蛋,生活也有艰辛;

胡言乱语一通。

无题

对于低频服务来说,价格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总有些人会因为那几百块钱转而选择其他家——但这里有一个前提是:价格是影响用户决策的唯一因素,但事实便是价格显然并非唯一因素,因为如果可以多花些钱享受到更好的服务,那么相信价格的影响并没那么大。只有当你其他方面乏善可陈的时候,用户才会在价格这个问题上反复纠缠。

而对于服务质量,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服务的质量随着订单量是成正比还是反比增长,如果是正比,说明基于我们的业务模式能够保证让用户的体验得以保证;如果是反比,那么意味着我们的业务模型上并不足以Cover我们想要达到的服务质量标准。

原因何在?是人的因素还是说供应商的因素还是说有其他影响因素?很可能我们并没有拿到真正的答案,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决策时间里面是抓瞎的,干着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却不足以改善提升我们的服务质量。

今天关于小米的这一则报道《小米首次闭门会议,雷军说已跌到谷底的小米即将反弹了》举了Costco的例子, 雷军总结了其商业模式上成功的4点:

第一,精选商品,只卖4000个SKU。

第二,要有惊喜。

第三,互联网金融。

第四,服务员很少。

单单来看,好像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实际上能够15年坚持克制自己,这其实非常难得。我们常常说创业的过程中,要聚焦要专注,这样的道理并非创始人不清楚,而是这样的坑注定难以跳过,区别在于在同样的时间里面,比拼的是谁能最快意识到问题并从坑里面爬出来——这意味着创始人or创始团队内部有没有这样的反省机制来促使自己去回顾过往的决策上犯了错误,并需要及时作出调整。

回到文中开头讨论到的话题,我在想,承认我们犯了错误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是决策层面犯得错误,我们没有意识到,反而将错误归结为是人员执行不到位——这很容易招致2个结果:一是对于团队士气的伤害;二是错误仍在继续得不到纠正。

在创业这条道路上,团队的调整在所难免,不管是因为什么理由,创始团队从长远出发的决策思路肯定是公司的生存,因为的确公司的存活才是其他可能性的前提条件。但我们其实也有责任从一开始就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而非事后的措施:

1)当前的岗位是否急需新招一个人来Cover;

2)对于新招聘进来的人,其工作职责是否明确;

3)其岗位与现有岗位存在交叉部分,怎么来界定。

有许多诸如此类的问题,看着很小,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不够清晰明确,员工内心必定会有想法,这种想法也必定会反应到工作表现上来,最终为这个结果埋单的只是公司而已。

现在愈发理解一句话:创业路上,有很多明知是坑的地方,你还会义无反顾的跳下去然后挣扎许久再爬出来。

拼到最后,大概就是看谁最先从坑里爬出来然后快速调整状态进入另一个坑。

踩的坑多了,自然脚下都是平地。

2C与2B

在互联网这个江湖,2C与2B就跟程序猿们争论哪种语言更好一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最近一个月开始在实践从2C向2B转的路程,其实内心还是蛮兴奋的,毕竟放眼望去,没有多少个业务的复杂性能够超过装修——在越复杂的是业务场景下,一方面对抽象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优先级的判断同样不容有失。这二者哪样出了差错,带来的都是后面的极度被动。而这二者对PM或者对研发同学来说都是有极高的锻炼价值,当然前提是看每个人愿意花多少时间来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

从大方向上来看,在装修这个亿万级的市场,虽然目前互联网装修的兴起,有大量的传统中小装修公司遇到了经营上的难题,无论是获客还是施工都是挑战,但在可见的时间内,装修公司并不会马上消失掉,而是在默默寻找属于自己突破的方向,而这个方向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其实是难以跟这个市场上的大玩家来PK的,市场需要有这么个角色来为他们的转型提供支撑。纯粹的流量型平台土巴兔也好,房天下也好,目前的焦点都还在获客端的改造上,包括爱空间等等其实也都还是在这个方向上去做突破。但这个其实只是解决前端的问题,对于装修公司来说,仍然面临着施工管理的难题,包括因为施工管理体验糟糕而无形中增加的获客成本。系统与施工能力的整体性输出目前来看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当然,这个方向也会面临极大问题,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其实是时间跟速度,快速构建这套系统的体系去推广去接入更多的装修公司是我们必须跨过去的槛。

2C很性感,但容易死得快;2B很苦逼,但是有钱途。

愧疚感

一天要看无数次宝宝的照片,妈咪说,对宝宝有愧疚感。

在她成长的道路上,注定会错过很多,所以我的愧疚感一点也不少,只是我不能在妈咪面前表现出来,我必须让自己成为他们坚强的依靠。

只是当下的条件,我还没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