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跑步 06:谈谈坚持

坚持运动的第6天。

台风「苗柏」应该已经离开深圳,三个老男孩一起吃完饭,看完电影,去接完小瑾同学下班回家之后,按捺不住便要到楼下跑几圈,结果刚跑出小区大门就下雨倾盆,只好往回跑,看着雨又小了些便冒雨在小区里面跑了一圈,结果雨又下大起来,这下不纠结了,打道回府吧。

一个事情一旦开启,便总想着要坚持下来,在跑步或者运动这个事情,连续坚持最长的记录应该是去年10月份的「百日运动计划」,风雨无阻的坚持了70多天。那会运动似乎是每日生活里面最重要的一项仪式,运动,在群里签到打开是每天的日常工作,群里面有几个人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多的交流,但似乎都有了某种默契记录每天的运动。那会到了后面每天下班都特别晚了,甚至有几次到了1点多的时候,但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坚持去跑一跑。现在想起来70多天好像挺漫长的样子,但实际上过得很快。

所以,愈发觉得:很多事情真的都是坚持了才看的到的结果,当决定开始去做一样事情的时候,就已经击败了很大一部分人,然后再坚持几天,可能就已经剩下为数不多的人,再往后坚持,其实就只是自己跟自己的较量,这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刻。

创业路上,其实是类似的,今天三人聊到了方向的问题,每个人在创业的时候都想着找个牛逼的点子,最好是没人做过的,最好是马上能够赚钱或者能够吸引大量VC关注的。这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得承认的一点是,确实已经过了以往那种遍地是黄金的时代,不是一个牛逼的想法就能够拿到一笔钱的时代。实际上,如果是创业为职业的话,方向他既重要又不重要,重要的地方在于好点子的切入点确实能够少走很多弯路,不重要的地方也恰恰在于一个看似不怎么好的方向,坚持下去,随着对这个方向越深入的理解,对里面存在的机会点也会看得越透彻,那么,肯定最终都能够迎来属于这个方向的春天。

然而,我们常常更容易,或者创业者or媒体似乎也有意无意把很多事情简单的归结为一个好的点子,但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在这个点子背后还有很多我们并没有注意到的其他条件。比如,社交网络上,时不时就会有人扒几位大佬的底,结果发现,像小马哥、王健林、柳传志等等这些大佬的家庭背景中或多或少都有政府国企的背景,要知道这些身份在那会肯定要比一般的家庭好不少,像这些其实是不能够被选择性忽视的。

在这波线下设备的小风口中,娃娃机,自动贩卖机,充电宝(当然是目前可能最疯狂的)这些原本看起来不那么起眼的设备开始被资本跟创业者关注,也出来了一些新的设备形态,比如像迷你KTV,有不少已经得到了资本的认可,拿到了不错的融资。比如像友唱被友宝收购,唱吧投资了咪哒,乐摇摇据说月流水已经到了5000万,也拿了融资。乍一看,好像这些公司运气都挺好,赶上了这波浪潮,但仔细研究会发现人家在这个领域早已经有很多年甚至十几年的默默积累。友唱的前身前沿科技,在厦门做了很多年的点歌系统,咪哒所在的公司原本是在跳舞机领域默默做到了行业的领头羊。上周去拜访一家娃娃机的制造工厂,应该是目前娃娃机做的最大的一家工厂,人家真的是在这个领域研究了二十多年,不管是外观设计还是核心的控制器算法,都是一点点研究,扎扎实实的研发,丝毫的不含糊,他们早前就已经凭借过硬的技术跟研发在占领了不错的市场跟口碑,在这波娃娃机的热潮中,自然更有底气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即便没有深入去研究过他们发展的整个历程,但我相信绝非是一步登天的,背后的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所以,当看到这样的案例越多的时候,便愈发觉得,别轻易放弃,别轻易否定自己,很多事情,坚持下去,总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也是现在越来越推崇的创业突破口。如果一直在追赶风口,一直在追赶浪潮,当然不是说不能成功,但怎么讲,你该补的功课一定还是需要补上的,不是在今天就是在明天。

0612 跑步 03: life and explore

周末刷了几部科幻剧:《异星觉醒》、《降临》、《攻壳机动队》。

《异星觉醒》的英文片名叫做《Life》,讲的是一个地球人与火星生命的故事——更具体的说,是地球人在还没足够的应对外星生命能力的时候,一不小心打开了生命的潘多拉盒子,结果就是这个火星生命把宇宙飞船上的5个地球人都干掉了。

《降临》是由一个华裔科幻小说作家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改编而来的,这本书的名字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而这部电影讲的则是由外星人派来的12个宇宙飞船到地球不同地方,外星人的本意是想向人类提供帮助——而他们提供帮助的目的是因为他们预见到3000年后,他们需要地球人类的帮助——为什么他们能预见3000年后的故事,这是由他们的语言决定的。他们的语言是一种非线性的语言,即不是严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的因果关系,当这个语言被表达出来的时候,某个事情就类似倒映在一个平面上,能够被看得一清二楚。当然人类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外星人类的语言具有这样的能力——但地球上有个语言学家,她破译了这个语言的秘密,在阻止这场外星人与人类战争的同时,她自己也因为掌握了这门语言,预见了自己未来的一生——她的恋爱,她的婚姻,她的家庭,她女儿的出生、成长,乃至死亡。

《攻壳机动队》看名字就知道是日本的——它是由日本同名动漫改编的电影。它所设定的背景,按我的理解其实就是人与机器之间已经没有特别明显的区分,整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一张网络,不管是机器还是人(确切的说应该是人脑)都可以接入这个网络,当然这也就给Hacker可趁之机——比如入侵某个人的大脑,窃取这个大脑中的数据,修改甚至删除记忆都成为可能,这当然是不被允许的,是需要被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否则这个世界就乱套了。我所感兴趣的其实这个设定的背景,具体情节就不展开讲述了。

最近这几年,科幻类型主题的电影绝对是整个电影市场最重要的的票房保证之一,人类似乎骨子里就有这种对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人类具有这样探索的欲望呢?如果按照类似《人类简史》的逻辑(也有可能是我杜撰的逻辑),大概可以描述为这是人类在一次又一次探索未知领域获得好处之后的强化行为。比如,智人起初在树上生存,当一次偶然的行为让智人从树上走到地上之后,一种全新的体验诞生了,在陆地上可以做的事情更多,可以更从容的获取更多美味食物;随后,迁徙,从山上到河边,到海边,甚至到穿洋越海探索新大陆,每一次新的探索,都让智人获得远比过往更多的收获。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类的探索是围绕人体器官可以直接感知的范围内进行的,或者是通过制造工具帮助人类拓展活动范围,但是到了今天,我们的很多探索已经全然不是如此。我们开始去探究更微观分子的运动规律,我们试图解码DNA探索生命起源的密码,我们制造更多精密更先进的机器去探寻宇宙深处的密码——而这些探索,到底能够给人类带来什么?恐怕没有人能够给出明确的答案,这些行为本身就充满了争议,比如说关于转基因这个话题,在微博上永远都有两派人在争论这是否会给人类的生命带来不可预知的影响;而对外星生命的探索也永远有人在质疑人类的贸然行为是否会给外星人(假设存在的话)认为是挑衅而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作为这个地球上极为普通的一份子,从我内心深处来讲,我期待着我们能够在这些事情有进展,但可能最大的遗憾也是我们这辈子其实已经无法看到那个精彩的世界。

 

生活生活

生活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有好的心态才会有好的生活,但问题是心态这玩意往往跟现实有着莫大的关系。

顺风顺水的时候,心态自然是轻松愉快的。

遇到问题困境难以处理的时候,有无能无力的挫败感,这就很可怕了。顿时多少有些明白那些内心抑郁的人为什么到最后会想到去自杀——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活着就变得毫无意义。

我在想,对于男人来说,生活的很大意义在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并且这种成就感能够给家人带来有保障的体面生活,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一旦这个循环的某个环节被打破了,人就容易焦虑。

表面上仍然按部就班的生活,但内心其实已经觉得煎熬不已。心心念着如何打破这种僵局。

车仍然维修中,来回地铁上下班,多半是楼盘的广告。翻了几个楼盘看看,内心燃起一句话:这特么的才叫生活呀!

不如,周末去东莞转转?临深,自驾1小时以内可以到达南山、福田,还阔以的。

五年之聚

研究生毕业一晃五年,大概也就是在五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们13人的小集体也奔赴东西:

当时佳哥与JZ、CH留在广州;我与YL去了北京;PH回了新疆;ZN去了杭州;其余的5个人都在深圳。

五年之后:

依然在广州的是佳哥跟CH,JZ回了青岛;YL同学继续在北京,PH继续在新疆,ZN继续在杭州;而我、TJ、DD、LX、HQ、LJ在深圳;HH回了惠州。

深圳继续是大部队聚集的地方,不知道下一个五年又会怎样?

但即便在深圳的我们,嚷嚷了几次的小聚也没聚成,这次趁着ZN同学出差广州的机会,我们终于在深圳聚了一回。

从样子来看,大家普遍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除了我自己的“英年早秃”,泪目…

如果要说变化,最直观的我估摸着是家庭了吧:

在深圳的5个人,DD13年结婚,14年有了小孩;我14年结婚,15年有了小孩;TJ14年婚,暂无小孩;LJ同学也亦有了小孩。

非深圳地区的同学中,CH跟福哥一起,毕业没多久有了小孩;HH也有了小孩,佳哥也有了小孩,其他人暂不详。

工作生活在深圳这个地方,大家最大的感叹是:

1)有房与无房就已经基本决定了阶层;

2)最好的时代或许已经真的过去;

3)工作多有操蛋,生活也有艰辛;

胡言乱语一通。

爸比和妈咪的日常

1、爸比在喝益力多,妈咪躺在沙发上,爸比见状,对妈咪举了举手中的益力多,妈咪看着爸比,悠悠的说:来,干了这杯奶。——2014.09.17

2、爸比,你都不可爱了啦。——口头禅

术业有专攻

几个月前,家里马桶塞了(我造成的…),早上来不及处理,晚上产品要发布上线脱不开身,夫人不高兴,要求马上得到处理,我觉得自己也能够处理,所以就马上打车回家(花了28块),买了种通马桶的工具(花了5元),预备大干一场,结果左右捣腾,依旧是塞住的…估摸着折腾了一个小时,无奈问物业要了个通马桶师傅的电话,20分钟后到,50元——当然冇问题!师傅上门,用了10分钟解决问题。我又花了20多块打车回公司继续加班。

夫人怀孕之后,打车次数越发多——我发现打车挺好的,深圳的街头,只要你想,多半可以拦到车,再不济,等个10来分钟或者滴滴叫个车,也还是可以的。这样看貌似花费多了,但实际上综合算起来,我以为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并且相对舒适安全。

早前google被墙,想要使用gmail、google的服务异常难受,来回反复折腾几回也没啥动力,后来每个月花25使用了一个叫做“曲径”的服务——这才真心体会到什么叫做省时省心省力。

上面说的几个都是自己最近的切身体会,我逐渐明白的一道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创造价值然后利用这价值去享受更好的生活或者服务,而如果每样事情都试图自己去折腾,看似节省了那么点钱,但整体算下来的结果多半是费力不讨好。

此乃术业有专攻是也。

危机感

危机感往往源于对当下生活状态的不满以及对未知的不可期许。

每每下定决心要专注于几个事情来减轻这种危机感的冲击,却似乎不知该如何下手。

其实无非是:

工作上我应该为自己设立一个怎样的目标?又如何为实现这个目标来决定自己精力的倾注。

生活上我需要掌握什么新的技能,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变动。

where’s the answer?

最近时常在想,生活中最让人难堪的是我以为自己把事情说得再明白不过了,我以为我们在这个事情上是达成了的共识,但是当类似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时,我真是对自己有深深的怀疑。

生活中我们若是把自己当成弱者似乎便会不由自主的希望所有的人把自己当成生活的中心,围绕着自己来转——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这个道理,但当我自己明白这个道理开始,我便告诫自己很多时候不应该对他人抱有太深的期许,因为我觉得无论再怎么亲近的人我可能都没有办法要求他们在所有的事情上一一照顾自己的感受。这么说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尤其在这个社会里头,多少让人觉得冷酷无情。但我还是更倾向于认为:人与人的相处,哪怕是亲近的人,你对我好,我当然会抱之以善意,你若对我如陌生人人,我也绝无怀恨在心的理由,说到底,这是他人的选择,我不应以他人之选择来决定我自己的行事原则。

我只是有些烦闷,有些事情总觉得不是我想的那种逻辑,我无法改变,但却憎恨这种无力感,由此延伸开来的是无尽的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