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微博上曾特别流行“别人家的孩子”这个话题,大意是说家长看别人的孩子总是如何如何的好,而自家的孩子要么是不听话要么是学习成绩不好等等诸如此类的缺点——据说多数人都有这个经历。
当然,我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标题形式而已,我想说的是入这个行当来观察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别人家的PM——这个的意思是说他对自家产品所谈不多,但对别家的产品往往却是如数家珍,例如他可以给你头头是道的分析这XX产品哪里好,哪里不好,未来要如何发展,要如何跟上新的趋势,要如何盈利等等。总之,表面看起来仿佛他才是那个产品的PM,但实质可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在这个现象里头,有两点。第一点,我们说至少表面看起来他确实很少提及自家的产品,我猜测的原因可能是工作内容多半敏感不太方便对我透露,也可能引发别人的围观攻击——你的产品那么烂,还好意思出来炫?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确实对自家产品了解不多,所以无多余的话可说。第二点,为啥他会对别人家的产品如数家珍?我估摸着一方面是PM的职业病之一,怀揣着改变世界的伟大理想,在这个情况下看到XX产品就好似男人看到美女,难免YY一番,不妨理解为PM获得快感的一种方式吧;另一方面,眼下的获得信息成本太低了,各种信息到处可见,而借助搜索引起、微博这样的产品信息传播的速度又大大的加快了,我认为这其实是给我观察到的这种现象提供了客观条件。
很难说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的,因为这其中肯定有些其实并不了解别人产品的人在“自言自语”,但同时肯定也有人是真的在工作之余去研究别人产品,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所谓的竞品研究)。就我自己而言,我更愿意跟这个现象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花更多一些时间在自己的产品上。因为“别人家的PM”是一种虚幻的真实,也就说你以为自己看了很多评论很多报道,以为自己真懂了某个产品,但实际上只是浮于表面。特别是对于刚入行的新人来说,我觉得初始的时候最好远离这些,容易让人浮躁也不太利于培养自己的判断力,甚至有不少人看到评论别人产品如何牛逼,看那些新闻报道如何有趣,便以为自己是喜欢这个行当的,但实际真正工作起来,可能会发现这个行当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有趣。
当然,我并不否认,研究别人家的产品是PM成长的路径之一,这点脑子里还是要保持清醒认识的。
——–分割线——–
近日看到几则新闻,有必要记录下:
1)谷歌搜索新增个人日历事件 暂只对英美地区用户开放
——个性化搜索?未来是否有越来越多的这种个人隐私性数据出现在搜索引擎中?
——什么样的隐私性数据有这个价值?个人日历、各种app产生的数据保存在云端,搜索引擎提供云来获得数据,然后再提供给用户?
——同时,未来的这种数据预计会越来越多,搜索引擎如何面对这个挑战?
2)芝加哥把自己都开源了,整个城市的资料都放在了Github上,有城市规划图,道路规划图,桥梁管道施工图等等… http://thechangelog.com/the-city-of-chicago-is-on-github/
——这玩意离中国还比较远,假如有了这样的数据,可以怎么玩呢?
——搜索引擎又该怎么处理这些数据呢?
3)搜索引擎的大数据时代,包括:
——私有化的WEB化数据,例如淘宝。
——人工整理的数据,例如最近的药监局数据,上面芝加哥开源出来的那些资料应该可以归到这类。
——社交产生的数据,如果搜索引擎自己没有社交产品,看起来比较被动,所以google要拼命做google+?
——APP产生的数据,我觉得搜狗号码通这个产品思路相当牛逼,是真正的将app产生的数据又反过来应用于搜索引擎的典范,还有那些app能够给搜索引擎提供这种有价值的数据?
——个人云产生的数据,百度在做。
——物联网产生的数据,大家都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