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C与2B

在互联网这个江湖,2C与2B就跟程序猿们争论哪种语言更好一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最近一个月开始在实践从2C向2B转的路程,其实内心还是蛮兴奋的,毕竟放眼望去,没有多少个业务的复杂性能够超过装修——在越复杂的是业务场景下,一方面对抽象能力具有极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优先级的判断同样不容有失。这二者哪样出了差错,带来的都是后面的极度被动。而这二者对PM或者对研发同学来说都是有极高的锻炼价值,当然前提是看每个人愿意花多少时间来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

从大方向上来看,在装修这个亿万级的市场,虽然目前互联网装修的兴起,有大量的传统中小装修公司遇到了经营上的难题,无论是获客还是施工都是挑战,但在可见的时间内,装修公司并不会马上消失掉,而是在默默寻找属于自己突破的方向,而这个方向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其实是难以跟这个市场上的大玩家来PK的,市场需要有这么个角色来为他们的转型提供支撑。纯粹的流量型平台土巴兔也好,房天下也好,目前的焦点都还在获客端的改造上,包括爱空间等等其实也都还是在这个方向上去做突破。但这个其实只是解决前端的问题,对于装修公司来说,仍然面临着施工管理的难题,包括因为施工管理体验糟糕而无形中增加的获客成本。系统与施工能力的整体性输出目前来看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当然,这个方向也会面临极大问题,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其实是时间跟速度,快速构建这套系统的体系去推广去接入更多的装修公司是我们必须跨过去的槛。

2C很性感,但容易死得快;2B很苦逼,但是有钱途。

愿景

愿景这个词,听着好像是虚无缥缈的,但真的就是一件一件小事,一个一个细节累积起来的。

附图:腾讯的餐巾纸

 

系统的价值

实地感受过才真切的体会到,原来我们做的并不算太差——当然我们还远远达不到很好的要求,也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

只是今天借着给他们做培训的机会,深入的了解对方目前业务操作流程跟我们双方业务对接过程中,才更深刻的意识到系统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它应该发挥的价值。有太多的事情不是说非得要依靠系统才能完成,但没有系统作为支撑,却是有太多的事情做起来无比费劲,无比痛苦,并且依赖人的因素取得的成果会很可能因为没有系统的规范而很快打回原形。

从这家公司的运营状况来看,这个庞大的市场里仍然有许多类似的公司在挣扎着,规模稍微上去点,施工跟不上,规模小点,对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又很弱,施工同样是耗费大量精力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坚守的中央调度+管家的施工模型将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但这个模型其实是对系统能力要求极高。

 

分答

不知道为什么,虽然还没用过这个产品,但是却特别喜欢它的idea。

早期的论坛、博客乃至现在的微博,实际上都在不停的改变人与人的交流方式。

在更早的时候人的活动范围其实是受到极大的限制,人交流的对象无外乎就是身边的人——当然非要纠结起来,书籍其实是个相当伟大的发明,因为它的出现,人类知识经验可以得到了更好的沉淀与传播,人的交流对象开始得以扩散——这种思想的碰撞是尤为必要的,这有助人类的思考与进化。这种交流方式持续了数千年,直到今天仍然在用,只不过书籍本身也已经有了新的表现形式,比如电子书,比如类似Kindle这样的产品。

网络的出现应该说是打破人类持续数千年交流方式的最大因素,因为网络,论坛、IM、博客等等这样产品的出现开始更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交流。这些交流方式本身就是不断的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比如原来,一个普通人怎么可能有机会跟他心中的偶像来说上几句话,即便要实现也是成本极高,比如追星族得到某个机场围追堵截才能看到idol一眼。但是今天,微博实际上大大拉近了这个距离,明星们微博的日常是在过去人们无法想象的接触明星的方式。

而在我看来,改变最大的其实是越来越多的人被这样的平台挖掘出来并且有机会让大家可以看到。知乎实际上在这方面做的尤其出色。只是这一类产品最终不可避免的要解决盈利的问题,这是所有商业行为必须回归的本质。

在我看来,分答实际上是在往这个方向的探索——用当下时髦的词语来说,是网红的变现,是分享经济的体现。我认为这是极其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仅是想这个idea就喜欢的原因。

哪天有空,可以好好梳理下类似在行、分答、知乎Live这样的产品。

最后,想说的是,在重业务领域摸爬滚打几年了之后,会发现已经不擅长去思考一个相对纯粹互联网产品的做法了?也许最终会殊途同归?

一线·天

发现有段时间没画过原型,重新操作起来,多少还是有些陌生。

看来还是得更多深入一线,无论是需求的收集整理还是需求的评审,这种实践操作是安身立命之本。

活着?

在创业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对于创业者来说,活着是天大的事情?

但对于创业者背后的人来说,也许并非如此,归根结底,是否活着于自己而言并非那么的重要,在这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面,拍拍屁股转身到另外一家公司,又怎么说不是工作呢?

所以,如何把创业者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的“活着”,变成大家都认可的“活着”——这对还没脱离危险期的小初创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也许是前期最大的挑战。

 

年轻的PM们

年轻的PM总是更愿意去追逐热点,希望用更新更炫酷的方式来做产品。

可是,谁又不曾年轻过呢?

对于管理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

培养产品感觉的小游戏

读完《淘宝产品十年事》涨了不少关于电商的姿势,我只能说任重道远…..以下为摘录的培养产品感觉的小游戏,大抵思考一个产品的逻辑也是如此:

1、最基本的句式:它解决了什么用户的什么需求?

2、产生需求的场合是什么?

3、产品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4、技术基础是什么?

5、没有这个产品的时候,用户是在怎么解决问题的?

6、竞争对手是什么?

7、顺应了什么趋势?

8、产品的成本构成是什么?

9、产品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10、估计一下市场容量

11、怎么定价?通过什么渠道卖?设计一个促销方案?

12、现在你来做改进,加什么功能?优先级?为什么?需要什么资源(人、财、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