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跑步 16:装修从业2年之设计篇

坚持运动的第16天。

晚上换了一种新的方式跑步,间歇跑。快走的时候心里默念数到100,然后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跑,同时也是默念数到100,再换回慢走。以这样的方式间歇跑,从最后的数据来看,同样的距离,但燃脂心率的区间占比是35%,这比之前那种一直跑的方式有着明显的增多——如果减肥的话,这种跑步方式应该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今儿把客厅的空调装上了,当初装修这房子的时候,一来当时预算紧张,二来低估了我们对热的忍受程度,在入住后的第二年我们就后悔了,一直念叨着该给客厅装个空调。但我们当时装修的时候有欠考虑,既未留空调空洞又未留专门的线管,担心着无法安装,在咨询多次确认无没什么影响之后,终于在这618大促之际定了格力空调,上门安装的师傅也挺认真负责,没有额外的收费,整个流程挺顺畅,总算了却一桩心事。

虽然自己在装修这个行业呆了两年,但即便是现在重新装修,也难言能够把这个事情真正考虑的周全,装修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解决当下家居生活的问题,也需要着眼于未来生活的可能性,而未来有多少人能真正看得清楚呢?

早两年装修O2O特别火热的时候,诸多的创业者所宣讲的服务理念很多都是试图跟业主讲「装修是件简单的事情,我们之所以要进入这个行业,就是为了解决装修过程中诸多复杂问题」,包括我们自己也在讲类似的概念,当初并不觉得这么讲有什么问题。但如今回顾自己装修完入住2年的感受,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这可能是对业主的一个误导,也许容易让业主降低对装修这个事情复杂度的预估,但最终为结果买单的却还是也许要在里面呆上很多年的业主。

多数业主在第一次装修的时候,本身是没有「居家」概念的,因为过往可能是租住的房子,人的心理上天然的会降低对租住房子的要求,也就是我们在那样的环境下,并不习惯于花时间花精力来布置,让房子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而装修,装的是什么呢?是那对那房子刷刷墙,摆张沙发,挂个壁画吗?显然不是,装修,装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装修是帮助自己实现更好生活的途径。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但多数人其实不会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装修,我们太容易陷入拿到房子的喜悦之情,太容易沉迷于对装修风格的追求,太容易陷入对价格的纠结,唯一难以进入的是自己居住在一个房子里的时候,想要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当然,这并不能完全怪罪于业主的目光短浅,行业本身的发展也未尽完善。太多的装修公司想的是怎么能够拿下更多的客户,签更多的单,至于签完单后怎么服务客户,几乎是靠设计师们各显神通了,多数设计师被教育的套路是上来先了解清楚你的预算,在你的预算范围内,怎么搞依你来,还美其名曰尊重客户的选择,这实际是对业主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但很多业主会反倒会认为这样的设计师不错。所以,这个行业就是在这种「相互成就」的状态下,发展了十几年。

这一波的装修创业者们,给出了其中一种解决方案是套餐形式的「标准化装修」,爱空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喊出的口号是「确定的幸福带来标准化家装」。这是否就代表着未来呢?谁也难以在今天下一个明确的结论,但套餐始终只是解决其中的一种装修解决方案而已。但不管是用户还是这个行业,今天的焦点是解决方案吗?这个市场又缺乏解决方案吗?我直观的感觉还不是,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缺乏的是一套成体系的关于识别、理解用户装修需求方案的方法,更缺乏的是一套能够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到装修全程的支撑体系。尽管,我们都将「用户体验」挂在嘴边,但至今恐怕没有哪家公司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装修服务体验明显优于市场。

现如今的装修流程里面,设计师是被定义为「理解用户装修需求,并给出相应解决方案的角色」,跟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非常的类似。但现实中,一般的家装公司设计师占据市场的主流,这类设计师通常却又通常需要背负营销的重任,是为业绩买单而不是为用户体验买单;而通常能够做到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理解业主需求,提供解决方案的设计师已经是收费不菲非一般人能够承受。这个市场在呼唤品质,愿意为服务品质买单,一般的设计师实际上并不能满足他们对于服务的需求;但他们的付费能力又还不足以支持他们为设计付大价钱,这是目前行业的矛盾所在。也许将来会有更先进的工具能够帮助更好的理解业主的需求,但这个目前还不现实,设计师依然是整个业主装修体验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零零散散,写了这些,算是对自己过去2年在这个行业的一点小总结吧。

事实上,我在思考另一种可能性是:产品经理转型为一个装修设计师,具备可能性与可行性吗?

 

运营之光

这是最近在读的一本关于运营方面的书,由三节课发起人之一的黄有璨所著。
写的挺好,对我这样似乎对运营开始有点小感悟然后又不那么成体系的人来讲,特别受用。

我是半路出家开始接触运营,从头条号的运营做起,到现在开始系统的思考在公司层面,如何把运营获客作为接下来工作的核心。
坦白的讲,我内心坚定的认为这是个很有空间的事情,但我还是一时之间不知从何下手。

为什么我认为这里头很有空间?这是有装修这个行业本身决定的。
1、装修这个行业虽然发展历程并不算太长,但是市场的空间足够的大,但是大量的传统装修公司仍然依靠着电话营销这样极低效率的方式来获客,这是很有问题的,生存空间必然会受到极大的挤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有新的方式来帮助更有效率的完成获客这件事情。
2、到今天在电商在很多新兴的互联网产品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更好的方式,但这些方式其实还并没有出现在装修公司中,包括号称现在的互联网装修公司,大多数也是打着幌子,其实根本就还用着传统的方式,只是说这些新的方式需要时间应用到实践中,不断尝试迭代出来一条适合这个行业的路径出来。
3、这个行业里的人大多数其实还是在思维上的传统,我的意思是僵化的,很难指望这些传统的人能够马上醒悟来意识到需要调整自己来应对未来的竞争,这本身就给了类似我们这样的新兴互联网人很大的空间来去完成这样的使命。

当然,也有挑战,这个挑战既有外部的市场竞争格局(相信行业里还是有不少有心人看到了问题并着力于让自己的团队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新的竞争趋势)。也有内部的空间跟时间问题,甚至是资金,简单的说就是还有没有足够的资源能够支持我去完成这个事情。

但不能因为这个事情有难度就不去挑战是吧。

璨哥的一句话,我特别有感触,书里的原话我就不摘抄过来了,简单的说就是:
在社会上立足,你得抱有这样的心态,不管这个事情能不能成,但我应该先把我理解到的正确的事情把他做到了极致再说。很多事情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来了机会。

另外一个观点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
你要用户做的动作实际上是在消费你跟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就好比是银行存钱,你只有往银行里有存款,你才能够在你有需要的时候去银行取款,甚至在你资金紧张的时候还能够从银行贷款出来。所以,在运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你跟用户接触过程中,你给用户创造了什么价值,让他有意愿去听你一次呢?电销的问题其实就在于,你一上来就是在消费,那么用户凭什么到你这消费呢?在装修这个重决策的行业,如果违背了用户的决策行为习惯去做很多事情,必然有很多的麻烦。

现在跟周总聊下来,至少在下面几个方面我们其实是逐步的达成共识的:
1、其实就是上面提到的这点,如何在消费用户之前,能够给用户创造出来更多的价值?这个挑战确实还是蛮大的。
2、服务的显性化,怎么让你的服务显性化,让你的用户可以感知?现实的问题是什么呢?不是说装修的设计方案或者说施工队长在施工过程中对工地的管控有多么糟糕,而是用户可能并不能很好的感知到成果。那么,怎么让用户可以明显的感知到服务呢?
3、数据,这也是给非常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需要通过数据来确认结果,来分析过程,但这个恰恰是装修行业存在的问题,你永远都很难记录到这个行业中数据的真实状况,一方面是整个装修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人跟事跟材料跟资金的流转,另一方面是这个行业人本身的原因,并不具备这样的意识去做这些事情。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还是有强烈的意愿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做出成绩来。

系统的价值

实地感受过才真切的体会到,原来我们做的并不算太差——当然我们还远远达不到很好的要求,也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

只是今天借着给他们做培训的机会,深入的了解对方目前业务操作流程跟我们双方业务对接过程中,才更深刻的意识到系统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它应该发挥的价值。有太多的事情不是说非得要依靠系统才能完成,但没有系统作为支撑,却是有太多的事情做起来无比费劲,无比痛苦,并且依赖人的因素取得的成果会很可能因为没有系统的规范而很快打回原形。

从这家公司的运营状况来看,这个庞大的市场里仍然有许多类似的公司在挣扎着,规模稍微上去点,施工跟不上,规模小点,对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又很弱,施工同样是耗费大量精力的事情,也就是说,我们一直坚守的中央调度+管家的施工模型将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但这个模型其实是对系统能力要求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