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领域产品反思

突然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几年在知识领域里热门的产品模型,诸如知乎、分答or在行类的,都不能够从百度知道体系内产生呢?

要知道百度知道、百科、文库、经验等一系列知识类产品曾经占据了整个中文互联网流量的最Top级别,哪怕是今天在搜索引擎搜索出来的网页这几个类型的页面也都基本会在前五中至少出现一条。

但在今天,这些类型的产品都已经不再能够令人眼前一亮,也就是说不能够再引领潮流了。

原因何在?

在知乎诞生之初,百度也曾推出类似的产品,但很快就死掉。在在百度知识体系内,也曾做了很多尝试,例如悬赏的问答,团队的机制,PK的机制等等看起来有意思的做法,但最终这些在整个互联网浪潮中被淹没掉了。

我在想,按照之前在百度的工作经历来看,百度内部习惯以搜索的逻辑来去判断思考产品的问题,例如知道当前应该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可能从搜索的角度来看无外乎是查全率与查准率(当然并不简单如此,有依据此的更丰富内涵),但在这个大前提框架下,本身就意味着是有局限的,特别是在今天有些显著的特点:

1、社交类型的产品跟搜索类型的产品天然的有区别,前者是重视人的因素,后者打交道的则是网页、网站这一类型,虽然本质上这些也是由人产生的,但毕竟并未直面用户,也就说,可能在搜索的决策逻辑下,有着天然的缺陷;

2、而基于搜索决策逻辑下,则又有幸存者偏差——这是说通过评估搜索的问题来去做决策的前提是用户群体在你这个平台上进行大量的生产消费,但今天用户已经逐渐被分流了,也就是说你看到的以为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放在整个互联网大盘下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小问题,但在这个小问题上的持续纠结已经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是极为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