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的结果:大不了是悲壮的死去…
分类:其实是唠叨
一周记事-3.14
“哐当”的一声,一周过去了。
今天的天气是不错的,虽然起风,温度偏低,但是最起码有灿烂的阳光。不知为何,总是感觉现在的校园缺少一种生气,我寻思着以往并没有这种感觉啊。或许校园是一如既往的那样热闹,只是我们开始远离这种校园生活,所以便生出这样一种错觉了。但愿如此——失去生气的校园会让人觉得可怕。
上周的QQ签名基本上是这样的:告别 ——> 回归 ——> ? ——> …
【关键字】:告别
我是以为我要告别校园生活了。
从周日开在时代财富进行培训。三天的时间,却有许多的感悟。七点钟起床,七点半出门,挤公车——如果有在广州上班的经历的话,会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滋味。九点钟开始上班,通常来到公司已是八点四十分左右了。然后是到中午十二点下班,下午是一点半开始上班一直到下午六点。
第一天由公司的多个市场顾问给我们做培训,说了公司的发展历程,现在的主要业务,以及工作所需要用到的关于互联网的很多基本知识。老实说,关于互联网知识这一块,很多都是以前自己比较关注的内容,然而自己并没有将其系统化,也没有更深的进行思考。这次的培训更多的是让我们了解如何将这些基本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中,服务于客户。收获还是蛮多的。最终是10个人分了两个小组,我们初试的那个小组除了组长之外都得以进入这一周的考查期,但有个在山西的同学没有过来,因此,我们继续组成一个小组,我做了小组长。
第二天的工作按照分组的任务,我们负责对天河区政府网进行评测,工作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也不是十分复杂,最重要的是按照评测标准进行评分,然后综合评价得出最终结论。没有经验的我们留给最后报告排版的时间严重不足,导致最后加班了……
第三天的工作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之上,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特别是在各自文档的规范上下了苦功夫,在时间安排方面也更为合理,最后都可以按时完成了。
细节,这是三天来时常在公司听到的一个词。排版上的细节,错别字,提交报告的程序等等这些可能都是我们在校园里忽略的东西,但是在公司里,这些错误都将是致命的。对细节的关注体现的是你专业水平,如安哥所说,在项目竞标书里,一个错别字的错误将会比你一个错误的观点严重得多。
这是间不错的互联网公司,公司的气氛,员工,包括张总都是非常nice的,最终没能呆在那,真的让我觉得有些遗憾。无论如何,非常感谢三天里一起相处的同事们,谢谢雷师兄介绍的这次机会。
……
【关键字】:回归
告别到回归是一个艰难选择的过程,对我来说尤其如此。
虽然是只有三天的时间,可我已经开始接受每天早上挤公车,晚上饿着肚子回到学校的过程了。所以我会拒绝做出改变,考研的成绩来的太突然,也远超出我的想象。
一周记事-3.7
天气突然间的冷起来,毫无征兆——我其实已经将我的被子收起来了。在炎热的那几天,多了床被子在床上着实是件碍人的事。
周三下午杀过南海会了阿华跟吴小江,嘿嘿,蹭了顿饭住了一晚又顺便回家了。今天随父亲出来广州,回到学校。基本上一个星期就这么多过去啦,明天开始在时代财富的培训,这仿佛是一段崭新的旅程了——但愿如此。
过去的一周似乎是回到学校至今过得最为轻松的了,经历了时代财富的一面与复试之后,顺利进入到培训的环节。这可以让我暂时把求职的事情放在一旁,绷紧的神经松弛了不少。有些过于放松自己了,从昨天开始便一直想着这个问题,如果说之前的那段时间是有些过于心急的话,那么现在自己的心态便是有些过于乐观了,毕竟时代财富这边尚未完全定下来,最关键的是,对自己的职位了解的也不是特别的清楚,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是一头雾水,所以说,其实还是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万不可过于放松了。接下来的话,还是需要继续留意各种求职的资讯,适合的职位是不可以错过的。公务员也是一定要有所准备的。研究生的成绩过些天出来,当然是希望可以顺利的通过初试线了。还是想可以继续读研究生。上帝保佑。
南海给我的印象还是很不错,不少的建筑都是很气派,街道也甚是整洁。阿华跟吴小江工作的地方在南海土地档案局,那环境真是没的说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头破血流争得要做公务员,单从办公环境来说就值得一搏了——欠发达地区是另当别论。阿华在那属于兼职,工作是简单的CAD操作,吴小江则是比较牛B些,人称吴老板,算是负责人了。晚上三个人睡在一起,少了说些以往的事。这次了解到的是阿华的情感往事。之前也有说过,不过这次说的更为详细具体了,个中的坎坷又是一部小说了。误会往往产生矛盾,矛盾没有及时解决便成为彼此的遗憾了,很多的故事都是如此的。两人对于另一半的要求已经达成一致——那就是彼此的性格是否合拍是最最重要的。在这点上帆的观点也是如此。吴小江目前则是仍处于待脱光一族,但是正在努力脱光中。嘿嘿,等他的好消息吧。
上大学之后,似乎每次回家都有不同的感受,越来越在乎责任这个词语。
这次回去,正好赶上铺头进行装修。重新装修之后,焕然一新,感觉是很不错的。父亲倾注了二十年的心血在这里,依靠的是这间小店,我们四个得以顺利的上学,老家盖起的房子……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们家的生命线。对于这间小店的感情,就仿佛它是我们家的第七位成员。
妈妈的短信
儿子,谢谢你的生日礼物,工作慢慢找,不要太心急,我相信我的儿子不会比别人差,要注意身体呀。
生活方式
按理说,没有真正彻底走进社会的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去谈什么生活方式。偶然看到别人空间里的一篇日志,想说上几句。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着形形色色的人,有人为名利争得头破血流,在所不惜,有人愿意淡泊明志,独善其身,也有人会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的去努力去拼搏,当然,同样有人是会随遇而安,不会刻意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事情……我们的社会如此的丰富多彩,也正是因为我们彼此选择了不完全一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生活的环境,成长的历程不一样,最终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我想,这些都是容易理解的。
而我想要说的是,从本质上来讲,我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其实都是平等的,没有哪种生活方式可以凌驾于它种生活方式之上——当然,得附带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是以正当的方式与手段进行谋生。杀人放火,奸杀淫掠之类的,自然是非法的,不为人所承认,我不称之为生活的方式。无论是选择何种生活方式,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而已,或者说是要为了满足自己心里面的某种愿望。争名夺利的人,心里面大概想的是我要通过这样的生活来为自己赚足生活的筹码,我要通过这样的生活方式获得他人的肯定,而在淡泊明志的人看来,是认为,名利对于他自己而言,并无太多的吸引力,他只需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好好的过自己的生活就足够了。很难说,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孰优孰劣,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然而,另一个值得注意到是,除非你生下来便有万贯家财,否则我们最终是难免要走上为生计奔波的道路,争名夺利便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了,这或许不是我们内心的真实选择,但我们却得接受。就像现在的我们,没有资格去谈什么淡泊明志一样,我们无法像古人那样归隐山林,不问世事。我们不是作为个体生活在这个社会,在我们的背后有着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另一半,每个人身上背负着各自不同的责任,这些责任推动着我们不能停止追逐的脚步。如果真要说过上什么淡泊明志的生活的话,至少现在是不大可能的了,等到你真正功成名就的时候,你或许有资格这样说,只不过到了那个时候,恐怕所有的事情又不是如你所愿了。
我说,每个人生活的方式都是平等的,隐含着的另一个意思是说在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时,我们不可以就此认为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就是最好的,甚至由此指责他人生活方式的不是——我们没有这样的权利。不能要求别人要过跟你一样的生活,在你看来的轰轰烈烈,于别人眼中极有可能是一文不值的。井底之蛙,我曾经说过,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就是以为,自己所看到的天空就是世界的中心,就是最绚丽的风景,目空一切,无视其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认定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最优秀的,要求别人也得跟自己一样。而另外一种就是容易陷入妄自菲薄的境地,认为自己的就是落后的,不为人所看起的。显然,这两者均是不可取的。
以更广阔的视野,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时,尊重他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是生活与这个社会的一个基本的价值观。
沟通从心开始
开学到第一天,不过已经是与我们无关了。
依稀尚记得大学第一次升旗的场景,作为小屁孩的我们,怀着对大学美好的憧憬与向往,早早的起床,洗漱完毕,屁颠屁颠的就去到旗杆下,聆听学校领导的谆谆教诲……大概,我们的大学生活就这样正式拉开帷幕了……
越往后,像升旗这样的事情,开始慢慢的在我们的心中淡去,我们更为娴熟的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或是欺骗别人,或是安慰自己,心安理得的过着彼此的生活,然后,我们就这样过去了四年。
这四年中,追求的太多,抓住的太少,以至于到了现在甚至不知道抓住的是什么玩意。
有过很多的豪言壮语,记住的尚有多少?实现的就更是可怜的惊人了。
陷入了这样的一种状态:拼命的赶路赶路,眼睛直直的盯着目标(当然,实际上也是没什么目标),却是忘记了路旁的风景与同你一起的赶路人。我得说,真是差一些就造成遗憾了。
这样的时日,更需要找到一个彼此可以接受的平衡点。
爱情自然不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而是彼此相爱的两个人看着同一个方向。
敞开心扉,沟通从心开始……
三个告诫
我假装很平静,为的是跟校园祥和的气氛保持一致,和谐的事业是始终要坚持的。
宿舍却并不和谐。首先是老鼠光顾了宿舍,将我作为早餐的面包咬去了一大口。然后蚊子开始肆虐,猖狂的在我面前飞舞着,躲避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排山倒海”–如果我们的飞行员有蚊子这个水平,估计我们的和谐事业又可以更上一层楼了。
还好,有中孝介的声音在这些个宁静的夜晚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暂时的忘却,更有来自你贴心的话语,让我觉得温暖。
“困在记忆中,无处可逃,无处忏悔,无论是否悔悟,我们曾经的愚蠢行为总会无法挥散”,Gibert Parker如是说。这是一个极其糟糕的恶性循环:某个环节堕落,让自己产生了某种罪恶感,于是就容易陷进一种自我否定或是无休止的自我忏悔状态,甚至是无法承受的状态,这个时候选择继续堕落,沉迷于某样不需要思考的事情,暂时性的从这种状态中解放出来–当然不是真的解放了。等到他静下来的时候,他便又会继续想着这些让他觉得难受的事情,这便是一个恶性的循环了。听着会让人觉得可怕。我写在这里,要告诫自己的是要停止这种无休止的自我怀疑之中。事情没有那么糟糕,我需要的是勇敢而又积极的面对。
何去何从虽然是个急迫而又无法逃避的问题,而我要给自己的第二个告诫是不要因此而乱了方寸。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有选择性的提升自己的短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根据自己要选工作的类型快速的提升某方面的能力这是眼下要做的工作。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行业的选择不容忽视。行业与职业的交叉推进,寻找最佳的切入点。
情绪会有波动,会有反复,甚至会低落,在这个时期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要对自己说的第三个告诫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要记住的是Vivian不想面对的是一个消极的自我,而消极的自我对于眼下这种状况是毫无作用的,保持积极奋斗的状态能够让你有饱满的精神去应对挑战。
三个告诫,以自勉。
当I已成往事
澳网男单半决赛上,两个西班牙人苦战5小时14分才决出胜负,?在面对世界排名第一的纳达尔时,一点也没给同胞面子,然而让纳达尔吃尽了苦头,虽然他最终遗憾的以微弱的劣势输掉了这场比赛,但我相信看过这场比赛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他在场上的拼搏精神。
体育的舞台上,赢者最终只有一个,失败的总是绝大多数,然而,输赢并非体育唯一的魅力,真正吸引人们不断的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去,是人们能够从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运动员在场上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更是能够激励人们前进。这便是体育魅力真正所在。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跟我一样的,不知道乔丹是何方神圣,不知道NBA是做什么的,但是却知道有位个子不高的篮球运动员,留着西瓜头,手上戴着护手套,手指缠着胶布。他在场上总是不断的跑动,穿插,运球,过人,低手上篮……跌到了,爬起来,继续进攻,继续防守。
那年2001,我记住了这个人的名字:艾弗森。后来,我才慢慢的知道了原来乔丹是篮球之神,而NBA则是代表着世界篮球的最高水平,是篮球的圣地。那年的总决赛,所有人都知道的结果,但是艾弗森和他的76人没有让紫金王朝如此就轻易的获胜,在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情况下,硬生生的赢下一场比赛。
我不算是一个真正的艾迷,其实,我对于他的了解仅仅止于此而已。接下来的中考,高考,然后又是大学,至今又将迈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始终未曾真正的去更多的认识他。当听到他离开76人去到掘金与安东尼组成黄金双枪的时候,感觉复杂,为他的离去感到可惜,又期待他在掘金队的表现。当再次听到他离开掘金去到底特律的时候,彻底的感到了NBA的残酷。前些日子,看了他的一场球赛,最后的关头,看着他坐在板凳上,为队友加油,队友得分的时候像个小孩子一样在板凳上跳了起来。最终,活塞还是输掉比赛,离场,看着他慢慢走向通道口的背影,心里竟是涌现出丝丝的酸楚。他的下一站是哪里,现在谁也不知道,大概底特律也非他的终老之地。当I已成往事的时候,是否就成了一个皮球,任由人们踢来踢去呢?
乔丹离我太远了,我的脑海里始终没有完整的关于他打球的画面,科比麦蒂这样的人物不知为何始终是属于极不讨厌也不喜欢的那种类型,喜欢姚明可能更多的是因为他是中国人,而艾弗森则是属于那种真正因为他在球场上的努力而让人喜欢的球员。
我曾经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NBA和球员到底谁成就了谁?抛开感情上的因素不讲,NBA其实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机构,他必须获取利润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发展。对于他来说,吸引观众观看比赛,获得持续的投资回报收入是它关注的头等大事,为此,他必须组织好赛事,奉献精彩的比赛给观众,才能够获得利润。因而,他通过不断的推出球场英雄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是他获得关注的极为重要的方式,迎合了观众对个人英雄主义模式崇拜的需要,从这个层面来讲,NBA的各路球星更像是NBA所制造并包装精良的产品。其次,才是球员个人的能力突出,为NBA打下良好的名声及形象,诸如乔丹和科比奥尼尔便是这号人物了。
如此情况之下,残酷的竞争,球员的转会便是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当I已成往事,他是否还会被人记起?
我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练笔吧,写着写着就晕头转向了,不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而是想写的内容太多了,反而不知道写什么好了。总是这样呢,想要在一篇日志中,包含众多的思考,如此是不好的,慢慢改正,慢慢改正,总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