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的副标题:读书
木屋的副标题是“读书·思考·表达·专注”——这是我很想践行的一个理念。
事实上,这四者的关系应该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到,读书、思考、表达三者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相互循环的;在内圈的专注则表示在读书、思考、表达过程中,需以专注的态度贯彻其中。
也许理念是不错的,不过非常惭愧,至今为止,自己始终没有很好的坚持。每每打开木屋的页面,看着下面四个显眼的词语,都不由自主的鄙视自己,可鄙视完了,却依然如故。在这个全魔乱舞的时代,物欲横流,躁动不安,安静的读书的确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或者说读书成为了一件极具功利性的任务——看看书架上的畅销书籍吧,带有类似“速成秘籍”、“多少天学会××”、“××入门”标题的书籍总是能够轻易的吸引大批人群驻首顿足。当然,我的意思并非批判畅销书,也更无意责怪热衷于畅销书的人群,这等事情,给我豹子胆我也是不敢滴。我只是说明这个社会存在这样的现象。如果非得要深究,那就得牵涉到社会大环境了,当这个社会逼着你必须采取这样的手段去提高自己时,作为这个社会弱小的一分子,又能以怎样的力量去抵抗呢?而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则是网络对阅读的冲击了。乍看,网络好像给人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加斑斓的世界。现实中,可以看到,很多人喜欢下载,硬盘里堆满了各类各类的电影电子书,试问真正看得又有多少呢?再者,自Web2.0以来,出现了很多收藏分享的工具,我相信每个使用这些工具的人收藏的文章数目都不在少,但请问真正认真阅读过全文的又有多少呢?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是我们收藏的文章往往是最热门最流行的,如此一来,很多有价值的文章往往就被淹没掉了。因此,很容易陷入这样一个错觉:拥有了网络便拥有了世界。可惜远非如此,网络上的信息相对而言总是零散的,真实性往往也有待考证,而且大多数人可能无法抵御网络的诱惑——在阅读某个文章的时候很容易就跳到另外别的问题去了。这样的结果是无从获得对某个问题系统性的认识,甚至有可能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是建立在错误观点基础之上的。而当你采取阅读的方式时,在很大程度上则可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因为某本书籍的出版往往需要经历编辑的审查,或者得到学术界的认可,这样最起码可以保证书籍出现一些非常低级的错误。而且整本的书籍,对某个问题的论述往往较为详尽充分,通过这样的阅读能够获得对某领域问题系统性整体性的认识——这是网络上快餐式的阅读所不能比拟的。
关于读书,有些名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如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跟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等等。实质上回归读书的本质,是获取知识。我们知道,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书本上的认识亦是通过实践而来。如果可以,通过实践获取认识当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概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然而实际的情况是,人的精力总是有限,不可能事事躬亲。这时候,前人以其自身经验获得的体验经过系统总结形成的知识则能够帮助我们以更少的时间获得对世界更好的认识。这是人类知识的一种传承。在无法行万里路时,那么就通过广泛的阅读来了解世界了解自己吧。当你真正通过阅读走入某个领域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博大精深以及自己愚昧无知!
而愚昧无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哈,我们都在回归~
@左岸读书, 嘿嘿 向左岸多多学习才是。
<a href="#comment-188" rel="nofollow">@左岸读书</a>, 嘿嘿 向左岸多多学习才是。
嗯,有同感,学无止境哦!
我准备养成早起读书的好习惯
同感,这么多年网络带给我的东西太多了,造成的状态是关注的内容太多,但专注性很差,非常容易被其它的信息带走,现在也开始慢慢的细致的读一本书,也带给了我多年未有的收获和感觉。
似乎从学校里出来之后,就没有认认真真的在那里看过书了,除非要考试的时候。
记得上次认真看书的时候,似乎是考驾照的时候,不过也是拼命看了一个晚上就OVER了。
至于其他的小说倒是每天都有在看,虽然都说多看这些书也有一定的好处,毕竟小说都是源于生活,但又是高于生活的,所以虽然看的多,但是真正入脑的反而真不多。
只有一小部分影响着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吧。
我的域名已经更换成www.yshe.net 麻烦修改下
@阿疯, OK,马上更改。
<a href="#comment-195" rel="nofollow">@阿疯</a>, OK,马上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