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广州呆了6年,本科4年+研究生2年,人生中差不多最是可以肆意妄为的时光。毕业之后,回去的广州的日子屈指可数,或者哪怕是去也是匆匆而过,再也很难与这座城市有过多深入的接触。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的缘故,广州这座城市频繁的出现在公众媒体与朋友圈中,也不经意的回想起很多关于这座城市的往事。
如果要追问最早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应该还要从更早的时候说起——那会,作为省会城市,天然的能够被更多的人熟悉了解。我记忆特别深刻的是,那会在老家看珠江台的天气预估节目,会有一段关于珠江的夜景,配上广东民乐,就觉得特别有意境,特别想自己以后能够生活在这座城市。
因为父亲生意的缘故——那会还没电商,广州作为商贸城市,在不同的领域都有自己专业的批发市场。父亲在中山修手表、卖钟表,所需要的零件、钟表等等这些也都是需要去广州「进货」的,偶尔碰上寒暑假的时候,父亲会带着我一起去广州,虽然次数并不算很多,但每次去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新鲜,特别期待。至今脑子里还能够想起,跟父亲坐客车到广东省站再到越秀的站西路附近,那里有个超大的钟表批发市场。
高中毕业填报志愿的时候,也几乎没多想就是奔着广州去的,虽然没有去到自己心仪的学校,但还是留在广东。还记得第一次大学报到,从中山坐车到芳村客运站,经过鹤洞大桥就差不多是到了芳村客运站(也就是这次广州疫情的重灾区)。学校安排了接送的车辆把我们从芳村拉到了海珠,来到了接下来即将生活4年的赤沙。一个从地图上距离琶洲会展中心很近,但实际我们通往外面的世界基本上只能通过14和37路公交车来完成的地方。14路到广卫路总站,靠近北京路;37路到东山口,然后两路公交都会经过诸如客村、珠影这些相对靠近学校的地方。现在回想起来,这两路公交车几乎就是我们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了,从这两路公交车出发,换乘地铁,然后是广州的各处角落慢慢的留下脚印:北京路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中山纪念堂、白云山、大学城、岗顶、天河城、东山口、珠江新城、华工华农那一片、沙面、珠江边……太多太多地方了。现在想想慢慢都是回忆。
到后来本科毕业,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相当部分就住学校附近的城中村,既熟悉又便宜。而我读研到了大学城,偶尔从东校区到南校区,或者从大学城到赤沙——依旧是熟悉的广州味道。
这6年下来,我来往广州和中山的交通方式也在变化,最早都是坐客车,要么到芳村客运站要么到越秀南客运站,然后地铁转车一个多小时到学校;后面开通了轻轨就变成了轻轨到广州南站,然后南站地铁到客村地铁站再到学校。
这一切,背后的人和事,满满的都是回忆,怀念广州。希望能够再从起点到终点好好再坐一次37路和14路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