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is impossible.

这几年,AI这个词实在太火了,我们试图穷尽想象力去思考AI所能达到的边界,并开始朝着这个边界去开疆拓土——仿佛科幻电影、科幻小说的世界就在不远处的等待着我们。当然,其实我们清楚,要到那步,还差着远呢。尽管如此,其实并不妨碍我们做个假设:我们现在就处于这个世界会是如何的呢?或者说,我们也许并不需要假设那个还未到来的世界,回到我们现在的真实世界中,问我们自己一个问题:这几十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什么改变?

在我看来,最直观的感受可以归结为,这些科技让我们的生活实在便利太多太多了。就拿写个文档来说吧,现在我们哪能离得开电脑?但放到以前用笔写字的时代,甚至是古代毛笔的时代,效率能比吗?又比如说高铁汽车这些发明,让距离缩短,人的活动半径大大增强了。又比如说通讯,从前的那种什么驿站,飞鸽传书在我们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想象,电话,微信让不同地点的人可以实时交流,Facebook这样的社交工具发条消息,瞬间就有可能被全世界的人看到。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多的太多了。

但如果我们在这个直观的感受上再思考一层,本质上这些科技的发展是改变了什么?我认为其实是在于效率提升同时人对时间的感受。比如在古代以驿站为通讯的时代,进京赶一次考就得大半年,时间单位可能就是年;而现在从中国最南端飞到最北段可能也就是几个小时的事情,时间单位是小时;而通信技术更可以让我们每天的时间变长以分秒来度量。所有的科技发展一直都是在大大提升效率,降低我们在每个事情上所需花的时间。AI在做的事情也是这样,可以设想的是AI改变的第一步是将重复性的,能够有相对明显特征的工作内容取代掉,然后再往下可能就是将相对没有那么明显特征的工作内容也有解决方案来解决,可能终极的状态变成,人的对时间精度进一步提高,所谓地理位置对人类行为的限制极有可能会被大大的突破——也就是说往后一个北京,一个深圳的处于2个地方的感觉会消失掉,压根就没有这个区别。嗯,异地恋也许会不复存在。

由此引申出来的一个新问题是:显然,时间会被大大空出来,然后呢?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做什么呢?我现在思考下来,最大的可能性是体验情感——这些省下来的时间其实会被用来寻找各种新的情感刺激,否则人类极有可能失去作为人类存在的必要性。人类体验情感的途径无非是两条,一条是来自物理世界的突破对人情感的冲击,比如人类内心深处与生俱来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好奇心与渴望,不管是新大陆的发现还是对外太空的持续的观测其实都是以物理世界改变而带来的内心世界的震撼;另一条途径则是更多源自内心世界,人类其实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但如果不被引起共鸣,很多情感是难以被刺激出来的,但当我们真正有足够的时间可以通过诸如音乐、艺术等等这些精神领域的熏陶,以及有太多事情可以被轻而易举的体验,我相信人一定乐此不疲的去探索内心情愫的种种,直到某一天可能这些情愫也被穷尽——这种可能性存在吗?或者说,其实我们也许不需要看的那么长远,今天在看《怪奇物语》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所谓的朋克风会从美国兴起,我现在的答案时,因为美国那会已经到了一个在足够富裕的时代,当年轻人不怎么需要通过自己辛苦工作就能够过上不错物质生活的时候,你说这些拥有大把时间的年轻人们可以来做什么呢?除了追求内心的刺激与满足感,恐怕真的没什么其他事情可以做了。

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对文化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多,而且要求一定会越来越多样化。

Nothing is impossible.

全力以赴

心态调整的不好。或许是对结果太过于看重了。

只是坚持到现在,已经是只能硬着皮头往前冲了。

这几天敲的代码应该要比整个大学敲的都要多。

不禁要问自己,早干嘛去了呢。

这个程序其实还是很有趣的嘛。

任何一样事情,只要花心机去钻研,总会找到它的乐趣所在的。

房子已交定金,10月份交楼,不出意外,年底入住新房。

嗯,我也必须全力以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