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是否出局?

好像是自腾讯跟阿里相继出完财报之后,这个问题就开始频繁的出现在知乎的Timeline上。刚看了下,已经有将近1000个回答。

虽然频繁出现在自己的TL上,但基本上我没怎么点进去看大家的回答,因为毫无疑问几乎都是一边倒的判百度死刑的——以前似乎还只是互联网圈的人觉得百度不行,现在已经沦落到一个普通人也都能说上几句百度这里不行、百度那里不行。作为曾经的Baiduer,真的只能说一声叹息了。

我在很早之前就曾经百度自身决策机制出发写过一篇关于百度的文章,当初自己在百度的时候,我所认知到的决策都是从搜索的需求出发,比如从过去某段时间用户搜索的query里面随机抽取一批,然后对这批query进行需求分类标注(有一套需求分类的标准),然后依据此得出结论说用户需求分布的状况,百度对这些需求满足的状况——问题就在于,但用户从PC到移动迁移的时候,有很多需求已经被分流了,也就是说用户有很多需求已经不需要通过百度满足了,那么依据此得出来的需求分布状况还有参考意义吗?这无异于缘木求鱼。这种决策机制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就是百度内部自身一直认为自己还做得不错,内部跟其他搜索引擎的评测对比常常得出来的结论也是“明显领先于某某竞争对手”,甚至有人说百度某某词搜索结果不好的时候,百度的好多人还会振振有词的指出某某的评测方法不客观,用户不是这么认为的。可惜的是,用户的需求已经迁移了,依据原来那套方法得出的结论已经明显不能反应当下用户的需求。

我今天思考的另外一个角度是,假如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没有那么快到来,百度又是否能够延续其地位呢?我今天的看法还是偏悲观的。举个例子,在几年前,我观察很多广告主在做户外广告或者电视广告的时候,很多都会选择留一个品牌词+百度一下的搜索框,毫无疑问,不管是在广告主还是用户的认知里百度等于搜索,而且那会明显搜索引擎是人们获取信息最主流的方式。但后面慢慢的,这些户外广告或者电视广告,留的信息明显变成了自己的品牌词+天猫或者京东的搜索框,或者是APP、公众号的二维码,即便是留通用搜索框的,都有不少的不再留「百度一下」,而是留「搜索」的button。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呢?本质上,百度在我们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信息中介,如同房产中介存在的价值一样,他存在是因为他能帮助我搞掂很多麻烦的事情,但如果一个事情开始变得像普通人买衣服一样简单的时候,还需要中介吗?明显是不需要的。再比如,今天如果我明显知道我自己能够直接从深圳飞往北京更快更便宜,为什么我还非得从深圳到广州中转再到北京呢?这大概是搜索引擎的悖论吧,自身存在的价值是帮助人「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曾经百度的使命),但一旦满足了这一需求,用户很有可能就会从搜索引擎中迁移到目标内容去了。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同样是搜索引擎,百度跟Google表现的如此不同呢?这个我没特别仔细的对比研究,但是从Google的财报来看,Google传统的主营业务(即自身网站跟AdSense 业务)增速也一直在放缓的,但Google的其他业务营收增速16年四季度财报是高达60%以上的。这也许曾某个侧面说明如果不是因为像youtueb跟Android等等这样瞩目的明星项目,Google会面临跟百度一样的困境,这是搜索引擎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这种跟腾讯、阿里的主营业务上最大的差别是他们自身就是服务的提供者,而非作为中间人存在的。腾讯就不必说了,社交型的产品天然带有极强的网络效应,一旦进入网络就很难会被另一个新的产品所取代;而阿里自身构建的电商网络也是基本保证了所有的服务是在他自身产品体系内完成的自循环,对比百度明显就会发现,使用百度的服务之后,往往就跳出了百度。

但至少在PC时代,我认为很难下个结论说BAT的三家,谁比谁更牛逼或者说谁比谁的价值更高。当年阿里上市的时候,我曾写过一个微博,大意是说,不管是腾讯也好,阿里也好其产品的价值是显性的,就是参与者使用了这个产品之后,能够得到更及时明显的反馈,比如说使用QQ这个即时聊天工具解决了很大的沟通问题,阿里可以明显的用GMV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但是使用百度的服务呢?比如说我通过百度搜索信息获取到关于电商的知识,进而帮助我更好经营淘宝,这种价值在我看来是相对隐形的,一来是知识最终变成生产力本身有周期,二来即便是最终形成价值但用户最终把这个贡献归结为百度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所以,至少在我看来,BAT三家都在以各自不同的产品服务,帮助我们完成了互联网普及的过程。

然而,商业的世界是残酷的,你做得不好,你的经营层面出现问题,你的产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那么受到用户的质疑甚至唾骂都是应得的,怪不了别人。对于未来,坦白的说,我是偏悲观的,AI也许是一个大方向,问题在于这个方向存在入口级的机会吗,这个入口级的机会又属于百度的吗?至少从现在的局面,看不出百度有什么很强的场景能够构建自己的AI服务。但不管怎样,只能祝福老东家了。

利益相关:曾经的百度er,魏则西事件之后,首选搜索工具是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