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

又是一年315时,有人说这是央视每年自己的独角戏,也有人期待它可以起到真正的作用。我没看晚会直播,后来简单的浏览下文字实录以及微博上的讨论,其实还是蛮有趣的。

1)央视有问题并不等于网易没问题,所以因为它是央视的批评所以就说网易一定没问题,或者拍着胸口说我一定要支持网易,这是说不过去的。

2)网易有没问题,我怀疑多数人可能没有真正看我央视的视频,反正就是看到央视就喷呗。我简单浏览了下,跟网易貌似关系不大;但如果说它为不正当获取到用户cookie或者允许第三方在其站点上部署相关代码来达到“央视”口中那个不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个又另当别论了。
事实上,我对网易的有态度其实是无态度,别因为丫的有态度,就把此前的事情都忘记了——这丫的整齐医疗软文来,在几大门户网站中是最狠的,并且多次找他们沟通都无效果。

3)另外一个很火的话题是#8点20分#,目前来看,这个话题可能牵涉的方面包括央视(据说是需求方)、新浪微博(据说是推动者)、三星(据说是幕后主脑,力主黑苹果)、几个大V(毫无疑问的最终执行者)。原本估计是央视315晚会想跟社交媒体配合下,显示显示自己也是跟得上时代潮流的,结果最终执行上,某明星不明所以的把“大概八点二十分发”也当作内容发出来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句话原本的意思,这不打紧;关键是现在微博上的人可聪明了,瞅了几个大v发的类似微博都是在那个时间段,结果就引起轩然大波了。作为马后炮,当然只能由衷的表示“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而至于阴谋论,咱就不多说了。
a. 这是一个典型的在微博发端的时效性事件,通常传统网页搜索很难覆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数据的缺失;未来类似这样的事件,可以预见的将会更多,这对传统搜索引擎来说真是一个挑战。这里牵涉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微博数据的价值以及类似微博的搜索会不会对传统搜索引擎造成挑战——近期专门写下。
b. 从事件本身来看,大V们是否收钱确实不是事件的关键,主要的问题在于这一的做法是否合适,大多数人似乎将焦点集中因为他们替央视说苹果所以鄙视之,重点还是在“替央视”上。我的看法是,将大v们看作一个广告平台吧,那么作为一个广告平台的话,我倒是觉得替谁说话并不重要,关键是说的话是否真实——这就需要广告主作一定审核了。
c.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个事件也意味着从现在开始的将来,权威会越来越受到挑战更质疑,例如原来我们认为央视够权威了吧,当时在微博里头人们显微镜式的监督观察下,谎言站不住脚;又例如,曾经人们也认为老师所说的话的正确性毋庸置疑,但在网络中,在搜索引擎里头,学生也已经很容易的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来验证老师答案是否靠谱——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总而言之,类似搜索引擎、微博以及知乎这样的产品不断的在冲击“权威性与专业主义”,这当然是好事。只是作为被挑战者,得做好准备。

好吧,315晚会,咱明年见。

新不了情

1994—《新不了情》

主演:刘青云&袁咏仪

不少香港电影,记忆中自己应该是看过的,但近日翻出来再看的时候,发现居然是一点印象的都没有。
而这里头,有多少经典又是自己错过的呢?决定今后每个周末都应该选一部香港电影来看。

昨天看完了《天若有情》,今天看的是《新不了情》

同样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
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失意男人(刘青云)跟一个事业正在节节上升的女人(刘嘉玲)在一块——结果大概是可以预料的吧。
在这个时候,刘青云遇上了一个乐观开朗活泼的女子(袁咏仪),在她的开导下,刘青云逐步走出了低估。
而正当时,刘青云知道了更多关于袁咏仪过去的事情,包括她家人的过去,她自己患骨癌时所经受的痛苦——很难想象一个乐观开朗的女子背后曾经受如此苦难的人生。
通常这类故事不会大圆满结局的,也可以猜测的到——袁咏仪的最终是旧病复发,离开这个世界。
电影到这里就戛然而止,留给我们的又是一片唏嘘。

不要以为这是一部悲剧,实际上电影里处处透露着积极向上的力量。

比如袁咏仪对刘青云的鼓励,句句在理。
又比如说秦沛对刘青云的鼓励:“人千其唔可以怀疑自己”。
谈及过往,秦沛提到说虽然自己现在混得不是太好,但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能力,只是怪自己的运气唔够好。

另外一个让我感兴趣的地方是,电影里的不少地方勾起了我的回忆。

比如说袁咏仪送了一盒自己唱的歌曲的卡带给刘青云。
刘青云拿去播的时候,卡带了。
卡带——至今在我老家的抽屉里应该还有两大抽屉。
那个时候真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娱乐活动,淘歌买卡带是最大的乐趣之一,每周一光顾唱片店。

电影中另外某些场景于今天看来也是不复见了吧。

艇仔歌——三五歌女在小艇上给人唱歌,只要你呼唤一声,就把船摇过去给你唱歌。
街头的卖艺——袁咏仪提到说别小看这些街头卖艺的,是周围街坊邻居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之一。
因为周围的街坊都是底层的人,给不起去大戏院看戏的钱。
也别小看那些街头卖艺的人,因为:
谁知如今流落街头卖艺的艺人,过去也是个半红不紫的歌星;
谁知如今在街头伴奏维生的老人,其实身怀绝技、十八般中西乐器样样都会;
谁知街头出卖歌艺与色相的伶人,其实有唱大戏正旦的本领。

剧中袁咏仪的妈妈,是过去一个还挺红的歌星,后来没唱歌。

袁咏仪旧病复发之后,她又重操旧业——剧中她唱了这么一曲:
忆起往事,无限唏嘘感慨
一生饱受挫败、痛苦,历风霜
未怨命运,有泪自抹乾
每在风雨夜
拥抱慰藉时,黑暗有尽时
不管窗外雨怎倾,风怎吹
永伴你身边厮守,爱可添力量
待风消雨散黎明亮

此际剩下我孤孤单单悲悲切切

只等待恶梦快醒露曙光
渡过患难再共同觅理想
往后的岁月
苦痛要做人,欢笑也做人
一生总是有恨有喜
欢欣悲伤,有聚有分
春风秋霜,我必须接受
莫灰心永向前途望
耳畔有声音,呼唤我名字
愿祝福至爱人无恙

苦痛要做人,欢笑也要做人,不论人生际遇如何,我必须接受,莫灰心永向前途望

最后贴一曲《新不了情》吧

继续阅读新不了情

让青春吹动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1990——《天若有情》

我应该看过这部电影吧——但印象真的不深刻了。
这部电影的主题曲也叫做《天若有情》——让青春吹动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尤爱这句歌词。
关于剧情本身其实没什么好说的,这个剧情的套路是港剧的经典之一——古惑仔跟富家女相爱,最终逃脱不了命运的桎梏。

但有两个事情在这mark一下:

1)常听人说,港片没落了,现在的港片一点都没小时候看的那种味道——撇开港剧是否真的没落不谈,简单说下这背后的原因——这当然是我自己猜测的。

嗯,小时候其实娱乐活动不多,尤其是精神娱乐活动,简直是屈指可数。港剧所呈现出来的套路与丰富的剧情在那个时候堪称另一个世界,并且电影里所表现出来的年轻人的行为恰恰是我们那个年龄在感到刺激的,这种刺激是跟当时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块,所以我们会觉得说这些电影尤为精彩,至今记忆深刻。而放到了今天,一方面是我们能够获取的精神娱乐活动太多了,电影只是其中之一,电影之外的电视剧上网聊天,网络小说,美剧,美国大片种种,无不在侵蚀着原本属于香港电影的空间;而另一个方面,我们现时所面临的环境、生活压力也有很大不一样了。那个正处在青春骚动期的我们,想的更多的是怎么玩出刺激玩出花样,而现在,又有哪个年轻人身上不背着“沉重”的负担呢?我们怀念的过去,大概是怀念年少那个无忧无虑生活吧。

2)其实这应该是1)的延续,单独提下的原因是说我小时候无论是在周遭亲朋好友还是在老师同学眼中,一直都是好孩子好学生——怎么说呢,或者可以说没有类似电影中“古惑仔”的经历吧。所以当时的我并不太理解为什么有些同学能够表现出如此的叛逆——初中的时候,常听说谁谁被打了,又有谁谁被叫到学校的后山吃牛屎了….类似这些事情真离我比较远。现在看来,那些当时“叛逆”孩子,多是受到这类香港电影的影响吧?所谓的兄弟义气,帮派,泡妞,打人…嗯,这些香港电影对当时的我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后来又是怎么影响到我们当下的生活——对于这个问题,我真是很好奇了。于是想起,我的青春真是过得太平淡了,没给自己留下点值得回忆的东西——在今天看来真是个遗憾。

最后,贴个歌词吧,写得真好:

追梦人
原谅话也不讲半句此刻生命在凝聚

过去你曾寻过某段失去了的声音
落日远去人期望留住青春的一刹
风雨思念置身梦里总会有唏嘘
若果他朝此生得可与你那管生命是无奈
过去也曾尽诉往日心里爱的声音
就像隔世人期望重拾当天的一切
此世短暂转身步过萧刹了的空间
只求望一望让爱火永远的高烧
青春请你归来再伴我一会
原谅话也不讲半句此刻生命在凝聚
过去你曾寻过某段失去了的声音
落日远去人期望留住青春的一刹
风雨思念置身梦里总会有唏嘘
伊林心情驿站享受世间最美丽音乐
只求望一望让爱火永远的高烧
青春请你归来再伴我一会
若果他朝此生得可与你那管生命是无奈
过去也曾尽诉往日心里爱的声音
就像隔世人期望重拾当天的一切
此世短暂转身步过萧刹了的空间
此世短暂转身步过萧刹了的空间

所谓历史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愚昧即力量。

又有一句话说:所谓历史不过是胜利者的历史。
我其实越来越觉得这个世上的许多事情尤其是历史已经很难有绝对的真相,如果真的要说有,那么我相信:立场即真相。
“愚昧即力量”+“胜利者的历史”+“立场即真相”,我想,这大概就是目前我们大多数人所了解到的中国近现代史了——反正,教科书是这么教我们的。
比如,延安是革命的圣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了八年的敌后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类似诸如这样的闪耀着光辉的“事实”总是以不容置疑的姿态从教科书,从历史、政治老师那里植入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
但有另外一种声音告诉我们,那个革命的圣地其实是一座红色的恐怖之城;我们一直听到的那些伟大的领袖们,他们曾犯下的错误简直可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而中共的八年敌后抗日战争若无国民党在正面战争苦苦抵抗,眼下中国之情形恐怕又是另外一番场面了;但现实却是为抗日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的国民党最终退守台湾,而中共却“坐得”渔翁之利统治大陆。
上面两段其实都是历史,你要相信哪一个的,那么就是立场的问题了。
只是觉得,听了那么久那么多统一的观点,统一的声音,我们真的需要停下别人来怎么讲述那段过往的历史。
齐邦媛在《巨流河》中,有这么一段话:
“半世纪以来犹太人的悲痛成书近千,而中国人在八年抗战中的悲痛几乎无人详记。一九四九年中共占据大陆后,那八年正面抗日的是国民党,留在大陆侥幸未死的都必得否定过去一切,那时殉国的热血军民,在政权改变之后,都在第二次死亡时被湮灭遗忘了”
而我则是认为,中共的历史是一部死亡的历史,伴随着恐惧和残忍,以前是大规模的,公开的,现在则是小的,多半隐蔽的。
你相信我所说的嘛?
如果你只听过教科书的历史,自然会质疑反驳我所说的话;如果你在读完《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墓碑》、《大江大海1949》、《巨流河》之后,也许你会改变你以往的想法。
如果你要问我读这些书有什么好处,那么,对不起,我要告诉你,这些都是禁书,读来没什么好处,不会使你升职加薪,不会让你找到好老婆好基友,相反会占用你的时间,甚至让你的脑子陷入混乱,胡思乱想,带来很多的坏处。
但我始终坚持认为,这个世界需要些不一样的声音,才能使我们不至于从这样一个极端走入那样的极端。

消失的语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古人离乡数十载仍可保持乡音不改,实属难得;但到了今天,这种情况可以继续吗?在我看来很难,现代社会,即使没有离乡,乡音想要保持不变也很难了——我的记忆中,当我还是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全面推行普通话了,我依稀记得校园各处都张贴着“请讲普通话”的标语。校园之外,是电视媒体,即使未经调查,我们也可以知道目前大多数电视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必定是普通话。现在看来,大力推广普通话对各个地方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而影响的程度如何则是见仁见智了。但是,若将这项持续的政策放在一个更长的时间里来考虑,我会比较悲观:若干年后,某些弱势的地方语言随着讲的人越来越少,会逐渐消失殆尽。我绝非危言耸听——自己动动手吧,Google一下“消失的语言”,国外专家告诉我们:目前世界上每十四天就有一种语言消失。到2100年,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7000多个语种中的一多半,其中大部分尚无任何记录在案,将会失去他们的传人,和他们一同消失的还有一笔宝贵的知识财富,即那些语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智识。很有可能我们的孙辈就没法使用我们现在我们正在说的地方语言了,比如我的客家话。

继续阅读消失的语言

关于富士康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带着美好的憧憬与希望来到这座繁华的都市。可是,慢慢的他们会发觉,在这座灯红酒绿的都市里,似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被太多的生活所迫,宿舍车间饭堂这样的三点一线生活逐渐消磨了他们内心的憧憬。压力让他们变得脆弱而敏感,一点小小的刺激也许就会让他们采取极端的方式去应对。我知道,有人一定会说,他们怎么如此的漠视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心理的承受能力如此的差,为什么动不动就跳下去,为什么不选择其它更轻松些的工作?。不能说这样的质疑是错误的,按照一般的道理来说,我认为这样的质疑也是完全站得住脚的,然而,问题是情况却并非如此的简单。只要你想想,一个刚刚毕业的,未谙世事的年轻人,初中毕业,或者是中专,顶多也就是高中。他们知道生命的真正价值吗?他们知道一个人应该怎样的活着吗?他们真的未必知道,他们只能够自己慢慢的去探索,只是还未等他们探索出来,就选择了那样的方式去结束自己的生命。而这原本是一项教育要完成的任务。可我们的教育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确切的是说我们的教育带给了我们什么?在学校里,我们被告知什么是标准的答案,我们被告知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我们被灌输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却惟独缺乏人文的关怀。机械的学习,机械的接受,如同一个机器人。他们的父母为了家庭的生计,不得不离开他们,外出打工。在学校缺乏人文关怀,在家里缺乏父母的关怀。这样出来的一个年轻人,我们怎么能够忍心去责怪他们内心的脆弱?我知道或许他们的父母也想从小把他们带在身边,可是带在身边的话,要如何跨越那座高高的户口壁垒,要如何支付他们昂贵的学费,又要如何凭借微薄的工资支撑起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存?我知道,他们自己从打工开始,也是想着可以找一份轻松些的,压力没那么大的工作,至少可以有自己的时间支配去上上网,逛逛街,甚至是跟自己心爱的人去约约会。可是,假如他们不选择这份工作,手无寸技,又要如何去寻找一份让他们看起来比较体面的工作呢?没有工资,上网、逛街、约会这些看起来那么美好的事情是离他们多么的遥远!

继续阅读关于富士康

[读书]孤独六讲

去年读的一本书,今天整理文档的时候,看到当时摘录的一些句子。不错的一本书。

1. 看一本小說,不要看他寫了什麼,要看他沒有寫什麼。如同你聽朋友說話,不要聽他講了什麼,要聽他沒有講什麼。

2. 我相信人最深最深的心事,在語言裡面是羞於見人的,所以它都是偽裝過的,隨著時間、空間、環境、角色而改變。語言本身沒有絕對的意義,它必須放到一個情境裡去解讀,而所有對語言的倚賴,最後都會變成語言的障礙。

继续阅读[读书]孤独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