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副标题:思考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介绍了这个博客的主旨(读书、思考、表达、专注),并重点说明了木屋的副标题:读书这个副标题。今天我继续这个话题——思考。

当然,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似乎只要我们的大脑能够正常运转那一刹那起,我们就踏上了漫漫的思考之路,直至终老。我对医学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并不清楚一个脑死亡的人能否进行思考,但是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我想思考一定是人生当中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倾向于认为思考是人生的灵魂。没有了思考,一个人便与行尸走肉无异了。臧克家有这么一首诗(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有的人,里面有几句话想必大家不会陌生: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呢?为什么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呢?我的理解是,活着的人已经失去了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只会人云亦云,这是很可怕的,想想那个可怕的年代,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很多时候似乎就是在走向这方面;而死去的人他的思想给人带来了积极正面的意义,引发人的思考给人的行动以指引——这些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思想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关于思考的作用我想毋庸赘言,每个人都会有深刻的体会。

在木屋中,我将思考放在了读书之后,这并不意味着读书之后才会思考,我早在上篇文章中就提到过“读书——思考——表达”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我们之所以读书,很有可能是因为有意或者无意中思考过某个问题,想要进一步了解某方面的知识而选择阅读;而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则是一个知识吸收的过程,如果不经过思考批判吸收,书本上的信息只是在大脑中走了一个过场,你不知道你自己通过阅读收获了什么,纯属浪费时间。当然,也有很多休闲快餐类的书籍只是为了一时感观上的享受纯粹是了打发时间,这种书籍留给思考的空间不大,若不是你为专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而往死里思考的话,会把自己整脑残的,切莫轻易尝试。

我佩服那些睿智的人,他们的思想总能给人启迪。然而,我离这方面差的可真远,所以我想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思维的深度。我是一个见识浅薄的人,对很多问题的思考都显得幼稚,没有逻辑性可言。所以,虽然我认识到思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作用,但我却无法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来帮助大家如何思考——每个人对思考的认识不一样,思考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别。到目前为止,在思考一个问题时,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思考是一个过程,尤其是对于一个新问题的认识,更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充分了解,才能说对某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会倾向于认为一个长者会比一个新人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更成熟,因为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长者已经积累了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这种经验有助于他更好的作出判断,而新人刚接触某个问题时甚至不知如何入手,更妄谈提出什么建设性意见了。当然,这并不排除,长者会陷入思维定势的怪圈——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似乎都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2)理性的思考。理性思考问题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只需要收集正反两面的大量资料,要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与根源。我认为走向极端的思考是危险的,这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我最常上的门户网站是网易,因为很喜欢网友的跟贴,非常的有趣。然而,最近常常发现,里面的言论似乎愈发的走向极端了,当然这相当部分的确是因为我们国家的体制有许多诟病,引发人们不满。我对此也颇有微词,一度感到比较悲观。但若只是陷入一味的为批判而批判,为发泄愤怒而发表言论,走入思维的极端,于己于人似乎都帮助有限。理性的思考,提出可行的建设性意见,冲破制度的桎梏,方是我们最迫切的事情。最近也在读《南方传媒研究:记者生存》一书,在中国做记者不容易,体制内的如此,体制外的更是如此——对于体制外的记者,更加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以及技巧性的表达:既要看到问题所在,又要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同时也要防止自身不受到伤害,谈何容易。也许短时间内理性的声音总是容易被极端的言论所掩盖,但是只要考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流传下来的言论几乎都是建构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之上的。

(3)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这是帮助理性思考一个有效的手段,我仍然想提下。特别是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有冲突,如果我们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只会让冲突加剧,这个时候尤其需要我们放下偏见,站在他人的角度想想他对这个问题会是怎么思考怎么认识的,很多时候问题跟冲突的产生只是因为我们都过于局限于抬头所看到的那一片天空,视野之外的呢?

浅见,是为木屋副标题之思考,盼不吝赐言指教,万分感激。

《木屋副标题:思考》上有3条评论

评论已关闭。